摘要:記者從深圳水務集團獲悉,日前,茅洲河(光明段)污水乾管完善及互聯互通工程左岸實現貫通,如期完成雨季貫通的考覈任務。爲此,深圳水務集團項目部一方面多次組織技術專題會研究及現場踏勘調研,另一方面積極牽頭設計與施工單位優化方案,減少現場施工井位數量,儘量將施工井位調整至巡河路外,以獲取更大的作業空間。

記者從深圳水務集團獲悉,日前,茅洲河(光明段)污水乾管完善及互聯互通工程左岸實現貫通,如期完成雨季貫通的考覈任務。據悉,該工程爲光明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光明水質淨化廠服務範圍)EPC 項目的最大投資子項,工程全長 10.5km,在原有污水乾管的基礎上採取同位換管或異位換管的方式,全線採用非開挖施工工藝,工程造價約 2.2 億元。

▲施工現場。

作業面不足,優化施工方案

茅洲河原污水乾管位於沿線堤岸的巡河路,異位新建管道需破壞和佔用巡河路面。去年 9 月,茅洲河(光明段)污水乾管完善及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場施工。由於管道埋藏較深,在地下 5 至 10 米,且平均每個施工井直徑約 7.5m,所需佔地面積更大。

爲此,深圳水務集團項目部一方面多次組織技術專題會研究及現場踏勘調研,另一方面積極牽頭設計與施工單位優化方案,減少現場施工井位數量,儘量將施工井位調整至巡河路外,以獲取更大的作業空間。

地質條件複雜,充分發揮聯合體技術優勢

在建設過程中,由於新建幹管埋地處多處於砂層,地下水位高,施工中常遇流砂等地質問題,再加上茅洲河堤岸近年已進行多次路面提升,難以獲悉準確的物探資料,這些因素都極大增加了施工難度。此外,該工程還存在多處與地下管線交叉的問題,包括西氣東輸管線、燃氣管道、高壓電纜、給水管線等。

以左岸 A2-A4 段爲例,該段施工線位與西氣東輸管線存在交叉,不僅需與管線權屬單位協調施工,還需提前進行管線及伴行光纜探挖。爲解決此類問題,項目部通過多次組織協調專題會、現場調研會與相關單位溝通對接,加大協調力度。隨着茅洲河新污水乾管的順利貫通,原進入茅洲河干流箱涵的污水將通過新幹管進行轉輸,有助於降低箱涵水位,進而減輕雨季溢流的風險。

下一步,深圳水務集團項目部將加快完成餘下施工內容,完善管網系統運行,使其最大限度發揮降低箱涵水量的作用,確保雨季達標任務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