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健康險未來的發展前景後,不僅專業的健康險公司開始在商業護理險領域積極發力,就連財產險公司也開始在該領域進行創新嘗試。《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下稱“人保健康”)和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農保險”)近期都推出了商業護理險產品,力圖通過產品創新推動市場發展。

人保健康推出的個人護理保險是一款長期產品,投保年齡段爲6-55週歲,可保障至被保險人80週歲。從賠付角度看,如果被保險人在60週歲以前傷殘,每年可獲殘障護理保險金;若年滿60週歲未發生殘障護理,保險公司會主動通知客戶參加護理需求評估,確認達到輕度失能及以上護理需求等級的,均可以每年獲得護理保險金。保險滿期時,皆可獲得所交保費的120%作爲最後一筆老年護理保險金。

華農保險推出一款一年期健康險產品,主打住院陪護服務。據瞭解,被保險人在確診100種疾病中任意一種後,在指定醫院住院時,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其合作的第三方機構提供陪護服務,目前能覆蓋全國近600家知名三甲醫院。保險公司會提前給付費用,無需患者墊付或另外付費。“80後獨生子女居多,而且多處在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階段,如果其親屬生病住院特別是長時間住院,難以從容應對。我們這款產品就是爲滿足一部分人因爲生病住院(特別是大病)而親屬不能長時間照顧的需求。”華農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

由此可見,自2019年12月1日《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施行後,保險公司已在產品創新方面開始積極行動。《辦法》強調,“護理保險產品在保險期間屆滿前給付的生存保險金,應當以被保險人因保險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爲給付條件。”

分析人士指出,明確護理險的賠付條件,就是爲了防範產品設計偏離本源,以長護險之名行短期理財險之實,在保證產品保障屬性的前提下進行創新,才能真正解決老百姓(84.55 +4.22%,診股)保險需求的痛點,豐富產品有效供給。

長期護理險發展面臨諸多痛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5週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較上年新增945萬人,佔總人口之比達12.6%。同時,從老人撫養比來看,2018年已高達17%。長期看,在制度層面保障失能老人的照料和護理非常必要。目前,我國的社會護理險還處在試單階段,試點城市擬從第一批的15個擴展至29個,整體來看,試點面較窄、受益人羣較少。業內人士認爲,要讓更多需要照護的人羣獲得更好的服務,需要加快商業護理險的發展,這一市場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商業護理保險市場呈現規模小、產品價格高、保障功能弱、產品特色不明顯等特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孫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孫潔看來,當前商業長期護理險發展面臨諸多痛點。從保險公司角度看,缺乏精算數據,導致產品定價難;護理服務產業不成熟,導致產品創新難;服務標準和規範缺失,導致風控難。從消費者角度看,對長護險的認知度較低。

人保健康推出的長護險,其賠付仍是以現金形式進行,其保障期最高只能到被保險人80週歲。對此,該公司開發部處長辛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也曾考慮過以護理服務的形式進行賠付,但由於產品保障期限長,險企又需要與第三方護理服務機構進行合作,其間會面臨多種不確定性因素。但她也表示,今後會考慮推出新的服務,例如,購買該公司護理險的消費者,選擇與其合作的機構購買服務時,可以享受優惠等。產品對保障期限進行設定而非保終身,也是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

爲推動商業長期護理險的發展,孫潔建議,可由政府牽頭建立長期護理的發生率數據庫,並在保險行業內建立共享機制;建立統一的長期護理等級標準,支持險企產品開發;同時,對消費者購買長護險給予所得稅稅前扣除等政策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