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街巷口

在我军的开国中将中,王必成将军个性鲜明。

在战场上,蒋军称呼他的部队是“老虎部队”,有俘虏称:当我们得知与我们交手的是王老虎的部队,就知道这一仗必败无疑。

在陌生人眼中,王必成还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他看上去有些孤僻,不苟言笑。有部属来到王的司令部,他无非就是这么几种对话的方式:

“来了啊”“有事吗”……如果来者没有多余的事,他不会多说一句话。对王必成不了解的人,容易觉得他“拒人于千里之外”。

那么,真实的王必成果真像林彪那样孤傲冷僻吗?其实不是的。


【王必成(1912-1989),湖北麻城人,开国中将,因作战勇猛,人称“王老虎”,威震敌军】

曾与王必成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陈丕显回忆:“必成对人好,那是打心眼里对人好,很少动嘴皮子。”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1989年3月,王必成将军于南京逝世。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卧室中发现了一条米黄色的旧毛毯,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上。这条毛毯,居然陪伴了将军近半个世纪。这条毛毯,还寄托了王必成对牺牲战友的深深思念。

1940年8月,新四军2纵9团奉命对长江北岸,靖江东北地带的孤山、西来镇的日伪据点实施清扫。指挥此战者叫徐绪奎,是9团团长。这一战,徐团长亲率手下干将,以轻装实施长途奔袭,迅速全歼了此处的敌人。这条米黄色的毛毯,便是徐团长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对徐团长来说,这条毛毯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是新四军当时东进抗日的象征。

说起来,徐绪奎与王必成是老朋友、老战友了。二人一道经历了长征,抗战爆发后,又一道从延安来到苏皖,在新四军队伍中参加抗日。1940年6月,苏南地区的新四军主力奉命北渡长江。王必成、徐绪奎二人各自率部跨过长江,在扬州一带集结。7月,部队实施整编,组建起第2纵队。王必成担任第2纵队司令员,而徐绪奎领导的“江抗2团”则重整为2纵9团,由他接任团长。即便成了上下级,二人的关系也依然亲密。


【徐绪奎(1915-1940),湖北红安人,在新4军中担任第2纵队9团团长职务,在海安县营溪之战中牺牲】


【王必成(中)与新四军指战员合影】

1940年9月6日,在海安县营溪一带打击顽军的战斗中,徐绪奎被一发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在得知战友遇难后,王必成悲痛万分,亲自率领2纵的战士,在黄桥与顽军激战,取得歼敌2个团的战果。

黄桥大战以新四军的胜利而告终,部队自海安、东台方向追击残敌。王必成正忙于指挥之际,一名满身尘土的战士走进了指挥部。这名战士叫金山,是徐绪奎团长的警卫员。从他的手中,王必成接过了徐团长的遗物——那条米黄色的毛毯。

此时,一向以“冷面”著称的王必成,眼含泪水对这名警卫员说:你永远都不要忘记你们徐团长。你我都要为了实现他的遗愿而奋斗,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消灭敌人!

警卫员刚走出没多远,便听到背后传来难以克制的哭泣声。


黄桥战役示意图


徐绪奎烈士之墓

战友虽逝,可情谊犹在。王必成一直带着这床毛毯,度过了漫长的战斗岁月。1946年,部队驻进高邮城时,有人向王将军提出要把这条旧毛毯换成新的。王必成立即拒绝了:“不换!”知情者跟大家说了毛毯背后的故事,此后无人再提换毛毯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徐团长的警卫员金山多次拜访王必成。每当谈起这条特殊的毛毯时,两人都流泪。有时候,王必成还会特意拿出来看一看,抚摸一番。

王必成将军曾这样回忆:自从这条毛毯到我身边,风风雨雨,南征北战,已三渡长江:分别是19431月,我领着2旅南渡抵达茅山;1945年北撤苏中;1949年的渡江作战。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农村到城市,我都一直盖着它。有人曾经提议给我换一条新的,我没有答应。因为,我盖着它就会想起徐绪奎,想起那些与我们一道战斗并且光荣捐躯的战友:郭猛、刘别生、萧国生……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忘记过去。今天的胜利可是来之不易啊!


【1989年王必成将军逝世,这床将军随身49年的特殊毛毯,被博物馆收藏】

王必成的小女儿结婚时,发现父亲盖的那床毛毯实在太薄、太旧了,便自作主张,买了一床纯毛的新毯子送给他。接过新毯子,王必成却没有太多喜悦,他严肃地说:“新毯子我可以收,你们的心意我也可以领,但旧毯子不能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