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保联治优生态

  ——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湖州探索(二)

  河中碧水静静流淌、岸边农家枕水而居。宽阔而又清澈的长三港经过村庄,河的一侧是南浔区南浔镇灯塔村,另一侧是江苏省吴江市桃源镇民益村。

  地处两省交界,长三港的河道治理有着一套不同寻常的模式。日前,联合河长沈雪标和蔡春华同乘巡查船,从长三港上游一路巡河。“这边的水葫芦要清一清、那边的拦污栅要加固一下、河道两岸需要修缮的地方得赶紧修……”他俩边巡查边探讨治理措施,沈雪标建议:进入汛期后水位上涨快、水质变化大,巡河频次要加大一些。

  蔡春华(右)和沈雪标巡河

  沈雪标和蔡春华分别是灯塔村和民益村的村级河长,这样的联合巡查每半月进行一次,每次碰面,两人都要细细交流治水进展,分享治水经验和做法,协调解决边界河道治理难题。“以前可不这样,两地各管各治水,水葫芦长过界就一拦了之,河里的水能清吗?”沈雪标告诉记者,长三港能恢复往日清澈,多亏去年建立的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

  南浔与吴江、桐乡等地区域相邻、河网相通,共有12条交界河道,全长约15公里。如何打破界河间的行政“藩篱”,实现河道管理无缝覆盖,从而达到长效治水的目的,是摆在各方治水人员面前的难题。

  在湖州施行多年并形成经验的“河长制”,为界河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去年,三地联合建立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互聘包括沈雪标和蔡春华在内的百余名联合河长,共同推进长三角生态治理一体化发展,并逐步建起河长联合巡河、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河湖联合治理五大机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责任区域,确保专人专责、专事专管。今年以来,交界河道水质良好,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

  这样联防联治模式不仅运用在水环境治理上,去年南浔和吴江还建立跨界生态环境污染纠纷联处机制,在交界处设立环保社会监督员、调解员,加强边界区域生态环境隐患监督预警,实现“小事不出界、矛盾不上交、边界无大事”。今年,两地已开展联合执法3次,发现问题均妥善解决。

  长三角城市在发展上轨迹相近,往往一个城市求解的环境问题,同样是另一个城市的治理难点。带头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于“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而言,是责无旁贷的事。早在2014年,长兴县就和相邻的安徽省广德县探索建立环境污染联合防治工作制度。

  水污染企业飞行检查、重点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危险废物违法转移巡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督查、生态破坏巡查……这些年来,长兴和广德采用联合混编方式成立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定期对边界生态环境开展联防联治。

  “每个月,我们都会前往取水点采样,双方各自回去检测并上报数据。”王鑫是长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人员,和广德站监测人员在交界河道取水监测已七年了,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附近合溪水库、泗安水库和太极洞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水体的各项指标越来越好,生态环境也更加优美。

  在德清,和余杭共同构建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区联保联治机制也已实施多年,该县还协同余杭区政府制定东苕溪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并出台相关生态补偿考核办法,每年由两地政府共同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东苕溪沿线生态补偿。在双方努力下,如今,东苕溪水质常年稳定在II到III类水,流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保障了饮用水源安全。

  一条河的上下游要共同治理,相邻城市共享同一片山水,更应共同协作。近年来,湖州积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设定跨区域治理目标,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上不断探索创新,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当下而言,要完善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信息开放共享机制,明确共同的治理策略与治理目标,落实保障机制,推动区域间建立横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努力在共同治理上有规程,在相互合作上有渠道,建立合理的利益与成本分享机制,推动跨区域协作治理稳步向前。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史舒频

  编辑:柯佳琪

  湖 图

  魅力龙溪港

  南太湖号拍客:电灯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不再接受邮箱投稿)。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