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軍的美械是仁川登陸之後才漸漸改善的,而國民黨軍在抗戰後期就開始得到美國軍援,多達30餘個師的美械部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朝鮮戰爭時的韓軍。事實上具體分析的話,他倆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遠遠強過韓軍,甚至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中國的國內戰場及朝鮮戰場上,我軍接連取得勝利。而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隊和抗美援朝時的韓國軍隊,是當時我軍面對的數量最多的兩個對手。那麼韓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跟國民黨軍比哪個更難對付呢
在一般印象中,這兩支軍隊的戰場表現都較差,在我軍面前往往一觸即潰。事實上具體分析的話,他倆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遠遠強過韓軍,甚至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等級。首先在軍隊規模上就不成正比,國民黨軍隊在1946年6月和我軍開戰時,總兵力高達430萬人,在全球各國中都屬於恐怖級的規模。而韓軍在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只有不到10萬正規軍,連國民黨軍一個兵團的兵力都不到,兩者怎麼比?此時不用說志願軍,就是國民黨軍鼎盛時期的第9兵團、第12兵團這樣的王牌兵團(轄5-6個軍),也能夠輕鬆吊打韓國軍隊。志願軍在朝鮮真正的最大對手是美軍,而非韓軍。即便是戰爭後期韓國兵員增加,最多時也僅僅是59萬人,尚且不及大潰敗後逃臺的國民黨軍殘部數量(60餘萬人)。
在武器裝備方面,韓軍並非全部美械武裝,尤其是朝鮮戰爭初期,北方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蘇聯支援,整體質量遠遠強過南方。韓軍的美械是仁川登陸之後才漸漸改善的,而國民黨軍在抗戰後期就開始得到美國軍援,多達30餘個師的美械部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朝鮮戰爭時的韓軍。國民黨軍不光陸軍裝備精良,還有獨立的海空軍,空軍戰機最多時超過1000架,海軍艦艇200多艘,一定程度上具備陸海空協同的作戰能力,這都是韓軍不能比擬的。所以不光人數,單單說裝備韓軍也不是對手。
在戰鬥意志方面,韓軍也未必能趕得上國民黨軍。雖然國共內戰期間有數百萬國軍官兵投誠或被俘,戰死的不到50萬人,但這畢竟不是對外戰爭,烈度比起一般的國戰有所下降。一支真正處在士氣旺盛時期的國民黨軍隊,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比如46年的王牌74師,連續攻破淮陰、淮安、漣水,幾乎憑一己之力把江蘇境內的我軍部隊向北逼入山東,可見其實力之悍勇。同時期的新1軍、新6軍也具備這樣的戰鬥力。國民黨軍真正開始荒腔走板、一觸即潰,其實是在1948年北方顯露頹勢以後,尤其是我方的土改政策發揮了巨大威力,動搖了國軍官兵的心理基礎。而50年代的韓軍,在志願軍面前幾乎百無一用,尤其是戰爭前半段,甚至把中國軍隊當成“天兵天將”,望風而逃。客觀而言韓軍的戰力和大陸戰場上的國民黨軍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