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現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但美國某些政客炮製的抹黑中國謊言仍層出不窮:新冠病毒系武漢病毒研究所製造、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意外泄漏造成,中國延誤疫情信息發佈時機導致疫情擴散蔓延、中國確診和病亡人數數據不透明。據德國《亮點》週刊報道,德國聯邦議會科學服務部近日發佈一份評估美國就疫情向中國索賠經濟損失可能性的報告,認爲美國政府既缺乏法律依據,也沒有實現索賠的可能。

北京化工大學舉行學生返校復課疫情防控演練。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在祕魯首都利馬雷瓦利亞蒂醫院,中國醫療專家組組長郭怡(左)與雷瓦利亞蒂醫院院長弗倫齊“碰肘”致意。新華社發

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在阿爾及爾巴拉基體育場項目工地提供防疫指導。新華社發

“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還有一種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國擴散。這種政治病毒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視頻記者會發言中指出。

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與成效有目共睹,中國參與全球戰疫合作的行動仍在繼續。美國某些政客對中國抗疫的抹黑與誣衊,正受到美國和國際主流媒體越來越多的批評與質疑;美國某些政客借疫情散佈政治病毒的滑稽表演,註定是一場鬧劇。

抗疫不力轉移視線

“中美兩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反差很大,中國設法相當快地控制住疫情,極大程度控制死亡人數;美國的做法卻是災難性的,美國的死亡人數或將達到創紀錄水平,國家形象嚴重受損。”西班牙《起義報》網站發表比利時經濟學家馬克·旺德皮特的文章稱,爲轉移人們對災難性政策的關注並平息公衆怒火,美國的輿論操控者和政治人物正在瞄準中國。

中國現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但美國某些政客炮製的抹黑中國謊言仍層出不窮:新冠病毒系武漢病毒研究所製造、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意外泄漏造成,中國延誤疫情信息發佈時機導致疫情擴散蔓延、中國確診和病亡人數數據不透明……美國某些政客刻意歪曲事實、罔顧科學規律的言論,引發國際輿論質疑。

據法新社報道,白宮雖然暗示病毒起源於武漢的一個實驗室,但迄今沒有拿出任何證據。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政府的錯誤判斷導致了美國疫情大暴發,爲了轉移批評者視線,美國某些政客決定指責中國,藉此掩蓋應對不力的責任。

《俄羅斯報》刊文稱,蓬佩奧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的兩件事自相矛盾:他先說,美國有“大量證據”表明病毒是武漢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而後又說他同意美國國家情報局關於病毒來自大自然的結論。德國情報機構在報告中稱,蓬佩奧對中國的指責是“因自身錯誤而導致的失誤”。英國政府也表示,病毒來自實驗室的可能性非常小。

索要賠償缺乏依據

近期,美國某些政客要求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負責,提出起訴中國、向中國追責索賠、拒絕償還中國所持美債等荒謬論調,已引發國際社會的批評和擔憂。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曾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採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已是中國暴發的第三次疫情,全世界都應該爲疫情向中國索賠,迫使北京“賠大價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稱,美國政府內部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政府迫切希望利用制裁、取消美國負擔的債務和制定新貿易政策等各種手段,向中國和其他所有人表明,美國認爲中國應該負責。

據德國《亮點》週刊報道,德國聯邦議會科學服務部近日發佈一份評估美國就疫情向中國索賠經濟損失可能性的報告,認爲美國政府既缺乏法律依據,也沒有實現索賠的可能。德國聯邦議員德姆表示,德國聯邦議會科學服務部現在確認,美國向中國提出的怪誕索賠要求缺乏任何法律依據。“德國政府有責任堅決抵制華盛頓的狂野西部政策。”

俄新社報道稱,白宮稱將拒付欠中國的1.1萬億美元債務,這將徹底斷送美國預算赤字的彌補渠道。經濟學家警告,美國政府任何不履行對華債務的行爲都將帶來反作用。債務違約將大大動搖投資者對美國政府支付能力及美元資產的信任。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網站刊文稱,在當今這樣的危機時刻,各國不應相互指責,而應加強國際合作。起訴中國沒有法律依據,也不符合那些國家的根本利益,更不是高明的戰略手段——世界經濟復甦離不開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更離不開中國。

抹黑中國招致反感

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表示,世衛組織發佈緊急聲明後,不作爲的是其他會員國,而不是中國。世界應該對中國的及時警告和爲遏制疫情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謝。讓中國賠償全球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損失,這種想法是完全荒謬的。

日本《讀賣新聞》刊登社論稱,美國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居世界第一,疫情結束遙遙無期。白宮將新冠肺炎疫情與日軍偷襲珍珠港和“9·11”事件相比較。傳染病不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不能使用武力解決,美國政府的相關言論,容易讓人忘記病毒是敵人,而傾向於追究他國責任。

美國某些政客頻頻抹黑中國的行爲,已引發越來越多國家的無視和反感。德國《時代》週報網站報道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美國在德國失去了威望。克貝爾基金會委託凱度公共事務研究公司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3%的德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美國的看法比疫情之前差,而對中國產生更正面印象的受訪者明顯增加,這顯示德國人對中美兩國的評價發生轉變。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刊文稱,歐洲正在越來越願意無視白宮對中歐建立更密切關係的威脅。英國布爾洪德投資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歐洲技術市場重新開放後,中國自2018年以來首次在對歐洲科技公司的投資方面趕上美國。隨着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歐洲各國政府、公共機構和企業越來越轉向中國尋求支持和投資。

本報記者 高 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01日 第 10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