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抓后,清军是如何对待他的?被割一百多刀毫不吭声原创

一度历史观

7小时前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只恨苍天昏瞶瞶,欲凭赤手拯元元。三军揽辔悲赢马,万众梯山似病猿。我志未成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正如诗中所言,少年立志收复中原,怎奈苍天昏聩,时运不济,为世人刻画出一个英雄在命运面前无奈的情景。诗中情景,正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命运一般,曾经名震天下,最终失败收尾。

提起太平天国,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依然是其标志性人物。世人只知道洪秀全领导起义成功,却不清楚洪秀全的背后,还有数不尽的大英雄,年少为帅的石达开便是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首要功臣。


众所周知,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第一战将,曾经大败清军,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石达开作为近代最具特色人物,其结局也是非常悲惨的,在他被俘以后,清军又是如何对待他的?

一,年少成名,英雄横空出世

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他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洪秀全等人口口声声起义,实则是为了一己之私,进而实现自己的统治者美梦。

相反,石达开却是一个真正的起义者,他渴望建立一个不被别人欺负的新王朝,他心中的王朝与清王朝完全不同,绝不是清王朝的翻版。

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早期的骨干将领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将领。石达开16岁出山,加入到农民起义之中,19岁成名,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等到石达开20岁时,便已经成为太平天国的王侯将相。

与他人相比,石达开能力绝对是响当当的。


石达开占据安徽时期,在安徽地区大力发展民力,将安徽地区变成一个太平天国的示范区。在安徽地区,百姓有了户口,有了田地,有了赖以生存的一切。石达开不仅要在前线奋勇杀敌,回到后方后,石达开还要安抚百姓,平定百姓心里的恐慌。

石达开作为当地知名的青年才俊,16岁那年出山,仅仅三年时间,石达开便成长为一个震惊当世的优秀统帅,由此可见石达开经天纬地之才。

石达开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治理民生,更多的体现在战场之上。战场上的石达开,可谓是谋略惊人,总是一次次带领太平军走向胜利。在石达开的带领下,太平军无往不胜,可谓是所向披靡,无人能及。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命运与石达开息息相关。从太平天国的建立,到最后悄然覆灭,太平天国的兴与衰完全同石达开联系在一起。

前期起义成功,石达开居功至伟,后期太平天国覆灭,皆因失去了石达开。当时的情况非常明了,简而言之就是: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在,石达开亡,太平天国亡。


二、天国衰败,英雄负气出走

太平天国在取得一定胜利后,他的内部便出现了矛盾,因为太平天国这一矛盾,也为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隐患。众多史学家分析,太平天国的衰落,便是从著名的“天京事变”开始的。

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自称天王,杨秀清称东王。随着局势的发展,杨秀清展现出一种取而代之的架势,杨秀清总是趁太平军高层开会时上演鬼上身的戏码。

只见杨秀清浑身一抖,口吐白沫,接着便以天父口吻说话。假装天父附身的杨秀清问洪秀全:“东王劳苦功高,为何只是东王?”

洪秀全知道杨秀清的把戏,但是考虑到大家都在场,便表示出一种深信不疑的样子,随后,洪秀全说到:“东王居功至伟,也是天王。”杨秀清一听,随着身体再次一抖,恢复了原样。

对于杨秀清的目的,洪秀全很是清楚,随后,洪秀全便秘密召集韦昌辉诛杀东王等人,据悉这次内乱,太平天国损失2万多人。


东王杨秀清死后,洪秀全的统治急需优秀的管理人才,于是便把在外带兵的石达开调了回来。石达开回去后,洪秀全对他大肆封赏,一时间,石达开地位无人能及。

但随着长期相处,洪秀全发现此人能力过大,并在百姓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于是乎,洪秀全对石达开进行各种猜忌,最终逼走了石达开。石达开这一走,将其手下精锐也全部带走,此时此刻的太平天国已经不比当年。

三,天妒英才,英雄终究落幕

石达开负气出走以后,便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在这之中,石达开率部同清军进行多次交手,并且再次大败清军,就连一代名将曾国藩也差点自杀于石达开的阴影之中。

1863年,石达开孤军挺进大渡河,到了大渡河后,他们遇到了极端的天气,狂风暴雨不断,两边清军包围。随后,石达开被清军紧紧的包围起来,为了保证手下兄弟的性命,石达开选择投降。

怎奈清廷反复无常,诱骗了石达开,最终,一代名将死于清廷屠刀之下。


石达开被俘以后,清廷威逼利诱,但石达开坚持不投降。最终,清廷将石达开押送到街头,对石达开处以极刑。清军用刀子活生生的割下石达开的肉,清军隔了一百多刀,石达开从未吭声,直到死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石达开坚持了这么久?

石达开赴死之时展现出来的坚韧,足以震惊当场就各位,就连当时行刑的清军,也被石达开的勇猛吓到。世人都知道石达开谋略惊人,殊不知石达开竟然如此刚强。

石达开死后,清廷松了一口气,但是没过多久,清廷派专人为石达开收尸,并为石达开立碑。由此可见,石达开临死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的刺痛了清廷统治者的内心。

结语:

以石达开之才,绝不应落得如此悲惨下场,作为近代时期著名将领,石达开有经天纬地之才,太平天国的兴衰与否完全系于石达开一人。怎奈时运不济,石达开遇到了洪秀全,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大雨天。


倘若没有天京事变,没有君王猜忌,没有负气出走,当时的局势又会是怎么样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石达开没有孤军深入,太平天国绝不会有如此凄凉的下场。正是因为太平天国人心涣散,方才让清廷找到可乘之机。

客观来说,石达开的出走对于太平天国也是一个致命打击,直接将太平天国推到了众矢之的,昔日铁板一块的太平天国不复存在。因为太平天国统治者思想局限性,以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太平天国最终覆灭的结局。

纵观整个太平天国运动,实在是有太多必败的因素。太平天国众多领导者中,包括洪秀全在内,皆是清朝统治者的翻版。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等人便分封诸王,还未成功,诸王便已经为了一己之私,贪图荣华富贵,只有石达开一人真心为了天下百姓。

或许从根本上来讲,石达开与其他众人有着思想层面的本质差异。石达开王者段位,其他人表面黄金段位,其实青铜,二者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石达开与这样坑人的队友在一起,又怎能不败?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