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當了二十多年山西王,一直掌控着山西的軍政大權,蔣介石開展內戰時閻錫山也在山西境內打擊我軍。可是沒想到,我軍解放山西的速度太快,到1948年7月,山西各地差不多都被解放了,只剩下一個太原。


閻錫山表示要和山西共存亡,轉眼卻把大批財物運送到上海,到了1949年初,閻錫山乾脆飛到了南京,跑了。當時閻錫山的手下有兩個兵團司令,一個第十兵團司令官王靖國,一個是第十五兵團司令官孫楚,其中王靖國擺出一副要和太原共存亡的架勢,所以被閻錫山指定爲太原守備司令官。王靖國與我軍抵抗到了最後,堅決不肯投降,最終兵敗被俘。

閻錫山把太原交給王靖國,足見閻錫山很信任他,王靖國跟隨閻錫山十多年,和傅作義一樣都是“十三太保”之一。王靖國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就到了晉軍,當小連長的時候,因爲治軍嚴格被閻錫山看中,此後官職越來越高。蔣介石曾經成立過一個軍訓團,王靖國考評的時候是第一名,被蔣介石看中。


老蔣想要拉攏他,結果沒成功,他對閻錫山的忠心可想而知。抗戰時期,王靖國有一次因作戰不利,丟失了陣地而成爲衆矢之的,不過他卻給閻錫山保存了兵力,反而增加了在閻錫山心裏的分量。

1949年4月底,徐向前到了太原,在發動總攻前,徐向前想爭取一下。畢竟傅作義在之前已經宣佈起義,他希望王靖國也能和傅作義一樣,爲了大義率部投降,讓太原可以和平解放。當時負責勸降的是在晉中戰役中被俘的趙承綬,趙承綬也是十三太保之一,和王靖國私交不錯。


趙承綬想將功贖罪,到了前線後就直接給王靖國打了一個電話,勸王靖國起義,可王靖國想也不想就拒絕了,趙承綬還搬出了傅作義的例子,說堅持下去根本沒有意義,可沒想到王靖國很犟,堅持要對閻錫山忠心到底。

4月24日,對太原的總攻開始了,只用了4個小時,太原城就被解放了。王靖國當時在他的司令部裏,聽着外面的衝鋒聲也不知道心裏什麼滋味。很快,解放軍衝到了司令部。王靖國最終還是下令停止抵抗,他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王靖國並沒有和山西共存亡,而是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選擇了投降。一直到當了戰俘,王靖國還是過不了心裏那道坎。他改造態度不積極,心裏還有牴觸情緒,最終在1952病逝於戰犯管理所,終年59歲。而起義的傅作義,當時已經是新中國的水利部長,兩個人真是天壤之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