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基建的再次被提出,以及定義的首次明確,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的軟硬件生態搭建與完善也正逐步推進。

29日下午,由垠坤集團主辦,鎂客網和垠坤芯睿中心協辦的硬科技系列主題沙龍圓滿落幕,此次活動的主題爲“‘新基建’背景下,汽車電子芯片的新機遇”。

在垠坤芯睿中心項目總監胡云靜致辭之後,圍繞5G、智能充電、汽車半導體等,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所長、JITRI研究員張昭濤及南京能可瑞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嚴奎,向到場觀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並進行深入探討。

圖 | 垠坤芯睿中心項目總監胡云靜

新基建大力助推,5G+物聯網構建新型交通體系

衆所周知,今年“新基建”的提出,覆蓋了人工智能、物聯網、5G、大數據、雲計算等多個產業。在《5G新基建引領產業產業創新發展新思路》的分享中,張昭濤表示,“新基建”支撐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將帶動5G+認知物聯網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而依託基礎設施智能化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將能夠促進5G+智慧應用產業的發展。

圖 |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所長、JITRI研究員張昭濤

一直以來,以智能網聯汽車爲代表的智慧交通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這其中,5G、物聯網等技術則發揮着重大作用,譬如打造出智能網聯汽車配套基礎設施之一的車聯網。

提及5G+行業應用時,圍繞“車-路-雲協同車聯網”,張昭濤強調,5G網絡能使“車-路-雲”協同的一體化平行增強交通系統。

他介紹道,5G網絡傳輸時延可達毫秒級,滿足車聯網的嚴苛要求,保證車輛在高速行駛中的安全;5G峯值速率可達10~20Gbit/s,連接數密度可達100萬個/k㎡,能夠滿足車聯網環境的車輛與人、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需求。

具體到各環節,在基於“車-路-雲協同車聯網”搭建的新型交通體系中,車端將實現交通工具智能化,建立智能駕駛系統、智能物流系統;路端實現基礎設施的全面信息化,以構建數字孿生城市;雲端則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智能交通的一體化管控。

電動汽車發展勢在必行,新基建催生萬億市場

就在閉幕不久的兩會上,“智能網聯汽車”成爲聚焦點之一,包括李彥宏在內的多位人大代表均提出,建議支持智能網聯相關技術的進一步研發,以及強調汽車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關鍵地位。

可以注意到,近幾年來,作爲智能網聯生態的一大分支,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極爲受到關注。提及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充電設施”首當其衝,而此次“新基建”再被提出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成爲重點之一。

在主題分享《V2G能源互聯網及關鍵芯片的應用》中,嚴奎強調稱,充電設施是保障電動汽車發展的最根本基礎設施,而V2G(Vehicle-to-grid,車輛到電網)是電動汽車與能源互聯網體系融合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電動汽車與能源互聯的最終形態,“V2G車裝雙向充電技術能夠提高電網效率,擁有萬億級市場規模。”

圖 | 南京能可瑞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嚴奎

然而拿下萬億級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牽涉到充電標準以及芯片等。

嚴奎表示,“標準尚未統一”是V2G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國內外車電對接標準爲例,這其中即存在充電樁接口各不相同、輸入端電力標準不同、後臺聯網協議不同,以及車、樁握手通訊協議不同等多個細節部分。另外,作爲V2G重點的“雙向充電標準協議”也未能實現統一。

與此同時在硬件端,國內V2G芯片也缺乏成熟的解決方案。目前,全球範圍內基於高通的V2G協議僅支持歐標和美標充電系統,國內也爲形成成熟的體系架構,且半導體產業一貫的“高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門檻。種種因素積累下來,國內的V2G市場還未達到成熟,不過這也意味着,這一具備萬億規模的市場還留存有機遇,尤其是在新基建被提出的前提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