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中后期,宦官集团的势力之所以急剧膨胀,就是文官集团的实力不断的增长,并且逐渐压制“皇权”,这对皇帝是极为不利的,迫使皇帝不断培养、倚重宦官,这才有了魏忠贤之类的权宦。但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确实极大地压制了文官集团东林党的膨胀,皇帝还可以凭借这把伤人伤己的“利刃”,勉强掌控局势。

很开心又一次和您见面,探究历史,悟出道理。让我们一起打开历史的卷轴,我将带您一起探究这段历史。

魏忠贤对维护明朝的统治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魏忠贤做出的唯一贡献,大概就是压制了文官集团,顺便提高了皇帝的权力,但是这个所谓的“权力”并没有落到皇帝手里,反而是被魏忠贤等宦官夺走。

明朝中后期,宦官集团的势力之所以急剧膨胀,就是文官集团的实力不断的增长,并且逐渐压制“皇权”,这对皇帝是极为不利的,迫使皇帝不断培养、倚重宦官,这才有了魏忠贤之类的权宦。

其实朱元璋留下的祖训,《皇明祖训》中对太监的职权说得非常清楚,后世的皇帝之所以倚重太监,甚至命令大臣给太监们上课,实在是被逼无奈。

魏忠贤到底为明朝稳定作出了什么贡献?

太监其实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专门用来压制甚至迫害文官集团。不过魏忠贤这把刀太过锋利,甚至有点脱离皇帝的控制,因此才会发生妄图迷惑、掌控皇帝的事情。

但是魏忠贤在世的时候,确实极大地压制了文官集团东林党的膨胀,皇帝还可以凭借这把伤人伤己的“利刃”,勉强掌控局势。

魏忠贤死后,为什么明朝局势急剧恶化?

明朝的朝堂上除了宦官以外,文官与武将是天生的敌人,但是文官为了打压武将不择手段,在文官集团的逼迫、诱导下,崇祯不得不拿边将开刀,导致了边境不稳、甚至后金的崛起。

崇祯除掉魏忠贤不能说错,但是时机不对,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重新立起一把“利刃”,着重打压、防备文官集团,最终在贪得无厌的文官集团的横征暴敛之下,将大明陷入了农民起义的漩涡,并覆没于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灭亡明朝,真的有这么高的才能吗?

实际上李自成只是在“风口上”,做出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割富济贫”,这才被推到了时代的浪尖上,掌控了大明的命运。

魏忠贤这把刀伤手、弑主,崇祯可以换一把新的,但是绝对不能没有防身的“利刃”,如果有一把“利刃”,崇祯在明朝灭亡的关键时刻最起码可以通过抄家获得充足的军饷,而不是低三下四的向文官“借钱”。

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我们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们严肃,但不乏味;我们客观,但不迂腐。历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这儿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