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認爲:人體是平衡的有機整體,體弱的根本是陰陽失衡。寒性體質是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導致陰陽失調。

寒性體質者經常手腳冰涼、全身發冷,易出虛汗,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緊張或者稍作運動就容易出汗。內臟下垂,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身體呈寒性。寒性體質的人血液循環都很差,血液運往四肢遠端的時間比較差,所以寒性體質身體比較弱。

寒性體質的表現

通常寒性體質的人有如下幾個表現:

1、畏風、畏冷、手腳經常冰涼,易傷風感冒。

2、喜歡熱食物和熱飲料。

3、痛經、月經推遲,白帶多,質地稀薄。

4、臉色嘴脣比較蒼白。

5、舌頭帶淡紅色。

6、精神萎靡不振,說話、動作有氣無力、易腹瀉。

7、女性月經來遲,且天數增多,多血塊。

8、時常有疲勞、倦怠感。腰痛。

如果你有以上一條或數條比較符合,你需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就是寒性體質了。

寒性體質如何艾灸?

中醫專家指出,艾灸的好時節就是夏季。因爲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

夏天外有炎熱助陣,只要在體內同樣提升陽氣,內外夾攻,就可以輕鬆驅寒;秉最盛陽氣而長的艾草,也到了藥性最強的時候。夏季艾灸養生還是以強壯脾腎這兩個先天根本的要穴爲主,其中強壯腎的穴位可適當多灸。脾虛者還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寒性體質的朋友,在夏季經常艾灸以下6個重要的穴位,可以慢慢改善自己的寒性體質。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活動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爲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好處。

關元穴

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關元穴是一個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慢慢地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我們的肚臍以下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關元穴,正有“一穴暖全身”的作用。中醫學講:寒者熱之。一般體寒人羣,在家可以藉助艾灸、艾灸貼等熱灸關元穴。

申脈穴

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溼的作用。

因爲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足三里

足三里也是四大養生穴之一,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側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要穴,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經常艾灸足三里加快全身氣血的運行,讓身體暖和起來。

後溪穴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道家醫學裏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裏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一般艾灸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

命門穴

補腎壯陽灸命門,命門是人體生命之門,先天之氣蘊藏所在,生命的根本。臨牀上,命門火衰主要表現爲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陽 痿,早泄,女子宮寒不孕,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之象。

長灸命門和大椎可提高督脈之陽氣,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灸命門給各臟器的生理活動起到溫煦,生髮和推動作用,故灸命門是推動生命之火。

艾灸這六個穴位還有這麼多的好處,你是不是一直都不知道呢?

不過,小編以前也嘗試過自己艾灸,無論是隔姜艾灸還是隔蒜、隔鹽,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身邊都得有一個人幫忙照看,否則很容易燙傷或超時,要是上班外出的,晚上回家都沒有時間艾灸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