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与米粉混合均匀之后再准备一个蒸肉的碗,可以在碗底铺上一点蔬菜,再把粉蒸肉倒在上面,蔬菜能够吸收肉里流出来的油脂,减少油腻的口感。粉蒸肉是当时杭州菜馆厨师,为适应夏令游客赏景品味的需要,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胃口。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为一道江西菜品 ,于中国南方(如四川、重庆、湖南、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等省份),属多种菜系,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香味浓郁。根据烹饪方法,可以偏辣,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香菇、老藕、南瓜、红薯等蔬菜。

2014年8月,江西南昌松湖镇米粉肉制作技艺入选南昌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9月,“中国菜”首次向世界发布,(川味)粉蒸肉入选“重庆十大名菜”,成为340道中国地域经典名菜之一。

该菜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现已经渗透全国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调味品代表之作。在南方地区,吃粉蒸肉是每年立夏这一天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谓之"撑夏",而且过年也是必吃的传统菜,重庆粉蒸肉不但蒸煎,还有榨(鲊)肉粉,榨辣椒,都是粉蒸肉的材料 。不同地域选择的配菜有差异,可以采用红薯、南瓜、莲藕、芋头、青豆等。

营养价值

编辑

脂肪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钙、铁等微量元素和磷酯、烟酸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消化,便于吸收,是进补佳品。

主材营养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稻米:大米具有很高营养功效,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大米可提供丰富B族维生素;大米具有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莲藕: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故对缺铁性贫血的病人颇为适宜。莲藕的含糖量不算很高,又含有大量的维C和膳食纤维,对于肝病、便秘、糖尿病等一切有虚弱之症的人都十分益。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藕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具有收缩血管和血的作用。对于淤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的人以及产妇极为适合。藕还可以消暑消热,是良好的祛暑食物。

红薯: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南瓜:补中益气,化痰排脓。

故事传说

重庆

重庆粉蒸肉是重庆武隆乃至西南地区传统名吃之一。据传宋朝时武隆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重庆的独特小吃。

湖北

“粉蒸肉”旧时盛行于沔阳州(包括天门、洪湖、潜江、沔阳现改名为仙桃),素有“蒸菜之乡”之美誉,是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而关于“沔阳三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沔阳三蒸”相传始自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事。当时,陈友谅从家乡沔阳率兵远征采石矶前夕,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气,令随军包厨按“征”字做一些家乡菜肴,寓意取得远征的胜利。聪明的厨师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陈友谅的夫人罗氏又乘兴用现成青菜――商蒿洗净切断,用蒸鱼肉的米粉加入调料拌匀蒸熟,送上餐桌,众将士极喜食,赞不绝口。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仿,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流传至2020年。

江西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关于粉蒸肉的记载“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在江西一带,每年立夏这一天吃米粉肉是固定的传统民俗,谓之“撑夏”。作为粉蒸肉的起源地,江西南昌松湖地区还保留了最为古法的粉蒸肉做法,用菜叶做垫。流行于于南昌新建和丰城地区的笼床宴则是独具特色的以粉蒸肉为主角的传统宴席形式,一笼床粉蒸肉有近桌子大,十分霸道。在江西米粉肉除了粉蒸肉,还有香椿粉鲊肉,粉糊肉,粉煎肉,粉薰肉,粉晒肉,粉酥肉,粉炒肉和粉烧肉等。这些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别的省份是很少见的。

河南

明末清初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第二天,天亮走时崇祯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

杭州

粉蒸肉是杭州享有较高声誉的一款特色名菜。它始于清末,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有关。“曲院风荷”在苏堤北端,此处荷花甚多,每到炎夏季节,微风拂面,阵阵花香,清凉解暑,令游人流连忘返。

粉蒸肉是当时杭州菜馆厨师,为适应夏令游客赏景品味的需要,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胃口。后来随着西湖“曲院风荷”美名的传扬,粉蒸肉也声誉日增,成为杭州著名的特色菜肴。

粉蒸肉的做法

1

原料图。

2

五花肉冻两三个小时后,切薄片。和葱末姜末混合。(肉片当然越薄越好,冻的原因就是比较好切,要是自己刀工很棒,就别冻了)

3

加入一汤匙蒸鱼豉油,一茶匙白糖,一茶匙鸡汁,一茶匙使用色拉油腌渍十分钟。

4

拌上蒸肉粉,抓匀。

5

码放在碗里,上锅蒸30——40分钟。

6

倒扣在盘中即可。

小贴士

1,蒸肉米粉有原味的,五香的,还有麻辣的。我比较喜欢五香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也可以在腌制的时候加入辣椒油。 2,五花肉要选择一层一层约四五层那种,肥瘦相间,吃起来口感好,而且很香不油腻。 3,切肉片当然越薄越好,冻的原因就是比较好切,要是自己刀工很棒,就别冻了。 4,腌渍一下的目的是更入味,颜色也不会白生生的。看起来要好看点。 5,中火蒸,水要一次加够,以免锅被烧干。 6,同样做法可以做粉蒸排骨,粉蒸鸡肉等。

做粉蒸肉时,我们要选择带皮的肥瘦三层相间的五花肉,这样做出来的粉蒸肉最好吃。在切猪肉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我们要看好猪肉的纹路,并且要顺着它的纹路来下刀切。这样切出来的猪肉吃起来不容易塞牙,而且猪肉吃起来不易老。

五花肉顺着纹路切好之后,要先腌制一下。腌肉的时候需要用到的配料有生姜,盐糖,料酒,五香粉,酱油,香叶,大料,胡椒粉,少量白糖。如果不喜欢吃生姜,那么在腌肉时可以把生姜切成大块,肉腌好之后再把生姜挑出来。

首先把切好的肉放入盆中,然后倒入准备好的腌料,带上手套直接用手将肉与腌料抓均匀,抓肉的时候可以稍微的用一点力,给猪肉按摩五分钟,把猪肉组织抓松,以便味道进入到猪肉里面。最后将碗盖好盖子或是封上一层保鲜膜,放入冰箱里面冷藏腌制至少三个小时。

在腌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始准备蒸肉的米粉了。首先大米也需要浸泡两个小时,泡好之后把大米倒沥网内沥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沥干水分。接着将水分已经完全沥干的大米倒在一个结实干净的袋子内,用擀面杖或者是啤酒瓶这一类圆柱形的东西,将大米碾压成粉末,接着准备一口锅,将碾压好的米粉倒进锅内干炒,除了米粉什么也不需要放,入锅后需要不停的翻炒,待颜色变黄之后就可以了。

接着将米粉倒进腌好的肉中,用手按摩抓匀,让每块肉都能沾上米粉。肉腌好之后盆里会有很多汤汁,这个汤汁是米粉入味的关键,所以千万不能倒掉。一定要把握好肉跟米粉的稠稀度,如果太干米粉容易和肉分离,吃起来也会干硬;如果太稀的话香味就减弱了,也不好吃。肉与米粉混合均匀之后再准备一个蒸肉的碗,可以在碗底铺上一点蔬菜,再把粉蒸肉倒在上面,蔬菜能够吸收肉里流出来的油脂,减少油腻的口感。

接着就可以把准备好的粉蒸肉放入锅内开火蒸了,蒸肉的时候最好多放一点水,因为需要蒸制较长的时间,水少了容易糊锅。水开之后再蒸上一个小时至肉酥烂后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