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生在四大家族的薛家,言谈举止大方、做事周全、娴静从容,大气沉稳,为人聪慧,处事圆溶,拥有封建礼教下贵族女子的妇德。宝钗在贾府的生活可谓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可是并不十分讨喜。

01 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不讨喜

薛姨妈带着儿女进京,一来是为了宝钗上京备选秀女,二来顺道探亲访友,三来薛蟠要入户部销算旧账。因宝钗舅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的边缺,只好投奔了贾府王夫人处,因姐妹长久未见,王夫人便留着在贾府暂住。薛姨妈也是有心想住在贾府,于是王夫人安排打扫出贾府的一处小别院梨香院,让薛姨妈一家住了下来。

薛家末世,想攀附贾家的势力,薛姨妈把宝玉当成最佳的女婿人选。正好有和尚在宝钗小时候赠了一块金锁,本意是保宝钗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最后却被说成与宝玉有“金玉良缘”。宝钗的金锁第一次出现在贾府众人眼里是宝玉造访时,宝钗要看他的玉,莺儿说她家小姐有块金锁,宝玉好奇也要看金锁,这才有了金配玉的“金玉良缘”。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音注云不离不弃,音注云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

贾母却不赞成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一来她最疼爱的是宝玉和黛玉,二来她看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贾母是赞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不仅如此,每次宝钗和宝玉亲近,黛玉就免不了生气落泪。贾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由得怪罪宝钗,越发的不喜欢宝钗。

02 宝钗的大意”缝肚兜",不讨喜

宝钗约黛玉往藕香榭玩耍,黛玉因要洗澡,于是宝钗大中午的就独自前往怡红院,进到院里,看到丫鬟们都在睡午觉,宝玉也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守在床前,手里做着宝玉兜肚的针线活。袭人看到宝钗来,说是脖子酸要出去走走,宝钗不但不避嫌,还拿起肚兜缝制起来。

因为王夫人给袭人涨了月钱,黛玉便邀着史湘玉一起来给袭人道喜,进到怡红院还未进门,从窗外看到宝钗坐在宝玉床前缝肚兜,没敢出声,回头叫湘去看,湘云想到宝钗平日里对她的好,就没有当面进去拆穿,拉着黛玉走了,反倒是黛玉冷笑了两声。

林黛玉却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湘云一见他这般景况,只当有什么新闻,忙也来一看,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知道林黛玉不让人,怕他言语之中取笑,便忙拉过他来道:“走罢。我想起袭人来,他说午间要到池子里去洗衣裳,想必去了,咱们那里找他去。”林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只得随他走了。

宝钗一个大家闺秀,午休时间跑到宝玉房中来玩,明知道宝玉在睡觉,袭人走后,也不避嫌,反而拿着宝玉的肚兜直接缝制起来。男未婚,女未嫁,在古代封建礼教下,男女授受不亲,宝钗却反其道而为之,所谓“礼出大家”,不仅让人笑话,贾母知道后也不喜欢。

03 宝钗偷听丫鬟私密,不讨喜

宝钗与众姐妹和丫鬟在花园玩耍,因不见黛玉,于是想往潇湘馆找黛玉,快到潇湘馆时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于是就没跟着进潇湘馆,往花园去时正好看到一对玉蝶,就追着蝴蝶玩耍,跟着蝴蝶追到了池中的滴翠亭,不小心偷听到宝玉房里丫鬟小红和坠儿的隐私对话,怕被小红和坠儿知道是自己听到了对话,忙着避嫌,于是骗着两个丫鬟把责任推到了黛玉的头上,让黛玉蒙上不白之冤,有损黛玉的声誉。贾府内院这些八卦之事,人多口杂,真假难辩,小红和坠儿自是对宝钗有所顾忌,再者或多或少也会传到贾母的眼耳里,贾母自是不喜欢。

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只听“咯吱”一声,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

04 结束语

贾府各式人等,有人活得势利,有人活得八面玲珑,势利的自然趋炎附势,玲珑的自然避嫌守义。再者,贾府里谁不以贾母唯首是瞻,贾母不喜欢的,自然也不大讨大家的喜。

宝钗虽然最终嫁给了宝玉,但新婚不久,宝玉便离家出走,最后出家当了和尚。宝钗独守空房,抱恨终身。随着贾府被抄家败势,宝钗的生活孤寒落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