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人與海》不僅僅是讚揚了老人不畏懼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同時也是倡導我們大家向他去學習,不能能滿足現在的狀況,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無論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應該堅持不懈,遇到了困難就要迎難而上,決對不能中途放棄。讀完了《老人與海》這本書之後,我的內心很長的時間不能平靜下來,這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

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的堅持,我終於把《老人與海》這本國外的名著閱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帶來看非常深的印象,讓我對它沒有辦法釋懷。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在茫茫大海上用了很長很長時間的依然沒有捕捉到一條魚,但是在老人出海的第84天的時候,他終於釣到了一條非常大的馬林魚,在最後的時候,老人歷經了好幾天的艱苦奮戰,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把馬林魚殺死了。但是由於那條大馬林魚比老人的小船還要大,所以老人只得被逼無奈的把馬林魚綁在了小船的後面,拖着回去,老人幻想着回去以後的巨大收穫。

“好事兒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不會實現了。”這位暮年老人,拖着一副疲憊不堪的身軀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抽筋的雙手,在返程的時候又遭遇到了大鯊魚。同時他又證明了什麼叫做“禍不單行”,鯊魚並不是單獨出現的,也不是一雙,而是成羣結隊的鯊魚!整整的一大羣的鯊魚,幾乎要斷氣的大馬林魚在瘋狂的搖擺着尾巴,它已經敗給了眼前的這位老者,但是它卻也不想再敗給這一羣鯊魚,直到大馬林魚被啃掉半個身軀,依舊在苟延殘喘。老人拼了老命般想要去保護他的獵物,先是使用魚叉,魚叉斷了換刀子,刀子不用換成了棍子,最後換成舵柄,舵柄斷了就用舵柄的把手去扎鯊魚。到了最後,老人累的癱倒了,仍舊帶着那副巨大的魚骨返航。

在這個故事中,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在跟鯊魚的鬥爭中表現出很強的勇氣和毅力,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他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整個故事也向我們闡述了一個真理,人要能夠苦苦奮鬥,並儘量保持自己的尊嚴,即便肉體被打垮,精神上要永遠是個強者。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也應該向故事中的老人那樣,堅強、勇敢地去面對,失敗不可怕,但要懂得從失敗中收穫到教訓和經驗。

讀完了《老人與海》這本書之後,我的內心很長的時間不能平靜下來,這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然而這一觀點也深深的體現出了作者的那般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氣魄。

老人他本身就意味的是柔弱、無力與滄桑。而比他的小船還要長的大馬林魚就代表着上天賜予的運氣,大馬林魚一直在水裏潛着,老人並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它會在什麼時候飄上來,它有沒有可能會逃跑呢?然而將大馬林魚抓住了之後能夠得到什麼?在這一切未知的前提下,他緊緊抓着魚竿,拼命的祈求着,想讓這大魚跳起來,跳起來它就死了,又祈求着它可一定不能往下潛去,如果下潛它就會逃跑。更讓人噁心的是,老人的一雙手隨時都有可能抽筋,在這之前已經堅持過了一次,如果抽筋以後那些鯊魚還來的話,那就只有割斷魚線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了。

老人他用自身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就是: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所有人都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被嚇得退縮,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大馬林魚”有多長,並不知道“大馬林魚”還有可能會是他的救命恩人,更加不知道,只有通過“大馬林魚”才能夠挖掘自身的潛在的能力。

《老人與海》不僅僅是讚揚了老人不畏懼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同時也是倡導我們大家向他去學習,不能能滿足現在的狀況,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無論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應該堅持不懈,遇到了困難就要迎難而上,決對不能中途放棄。也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