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館門口有許多人在圍觀,我們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古村的製茶師傅在現場炒茶。圖1 :裝潢得熱熱鬧鬧的千年古村。

圖1

圖3

圖2

圖4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很多人又邁開了出行的腳步。去哪?如今人們的旅行模式逐漸從觀光遊轉向體驗遊,就像今天的這位作者,初夏時節走進百年古村,在古香古色的樓臺裏看戲,在原汁原味的茶館裏學“炒茶”,從參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感受古意

品秦淮小喫看古裝戲

我和閨蜜兩個有古典情結的文藝女中年相約去江蘇千華古村來了一趟“體驗遊”。千華古村坐落在江蘇省句容市的寶華山,久負盛名的古鎮楊柳泉村是它的前身。近4萬平方米的明清文化古建築羣依着山勢一路鋪陳,吸引了衆多年輕人身穿漢服在此“穿越”。

古村裏茶館、酒坊、豆腐坊、老街煎餅、貢記糖葫蘆等明清古商鋪原汁原味。飛檐下,掛着一串一串的紅燈籠,特別是酒坊門口的八仙桌上,酒肉道具和長條凳上正在舉箸的食客塑像都栩栩如生。再往裏走,穿過懸掛蓮花燈的長廊,在水榭裏就能眺望到秦淮水閣,清泉汩汩自山上往下流淌,途經大大小小的山石,飛濺起迷濛的水霧。

長廊邊上就是熱鬧的秦淮八豔樓。硃紅色的木門兩扇對開,嵌在青磚壘砌的圓拱下,頗有山水園林的意趣。二樓中間搭了個古戲臺,四方懸掛着大紅絲綢帷幔,兩個古裝演員在臺上深情對唱。樓下四合院的幾張八仙桌旁,圍滿了看客,很多穿着打扮時尚的男女在那裏鼓掌叫好。我們找了個空位,叫了幾樣秦淮小喫,像古人一樣坐下,邊喫邊看,感受這八豔樓上的深濃古意。

秦淮八豔又稱金陵八豔,是明末清初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的合稱。八豔樓整棟古建築都是相互通連的,樓上樓下八個包間分別以“八豔”之名命名。且不說門楣上的木雕和屋檐上的磚雕如何玲瓏精緻,也不必說高懸着的燈籠如何透着詩意,單說兩扇木格子窗,陽光一格一格地傾瀉而下,牆上的“八豔”畫像,廳桌上的誘人菜餚,全都光澤活泛了。

貴客來了,都要在八豔樓喝古村的“女兒紅”。“女兒紅”歷來指的是酒,舊時民間習俗,若生女兒,即釀酒貯藏,待出嫁時再取出宴客。八豔樓裏永遠香味蒸騰。因爲大多數人逛古村時喜歡來這裏點些小喫。這裏的服務員都穿着明清的服裝,頭上還戴着宮廷劇中格格們的頭飾。閨蜜和一個長相酷似鞏俐的服務員交流得知,服務員大都是徽州女子,她們有很深厚的古鎮情結,在古村,她們穿古裝唱古戲,好像每天生活在古代,幸福指數很高。

客串茶農

在茶館師傅教我炒茶

古村路邊上,有一幢小木樓懸掛着招牌“楊柳茶館”。走進茶館,柔柔的燈光、淡淡的音樂,優雅的情調撲面而來。茶館門口有許多人在圍觀,我們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古村的製茶師傅在現場炒茶。只見一口插着電源的大鐵鍋,四邊都用木塊鑲着,一個60多歲的老婦人正用雙手在鍋裏不停地翻炒茶葉殺青,滿鍋的綠茶鮮葉,眼看着癟成了小半鍋。我看她炒茶都不戴手套,便問燙不燙手,師傅笑笑說,不燙,茶人大都是“老手”了,再說這是恆溫電鍋控制着火候呢!閨蜜想跟師傅學炒茶,又怕燙到手,猶豫不決。我說,我不怕燙,平時喝茶時,90攝氏度左右高溫的水沖泡蓋碗已經抓習慣了。

我洗淨雙手,就跟着師傅開始在鍋裏翻炒茶葉,待葉子捲縮後再次搓揉翻炒,得幾個來回纔行。師傅說,這些都是寶華山上採的綠茶,立夏了,再不炒出來就會失去價值。這個時候的“炒青”茶比不過穀雨時候的味兒。原來,茶葉很講究時令節氣,春茶在清明前尤爲珍貴。製茶也有很多技巧,必須將剛摘下的茶葉放在篩子裏均勻攤開,讓茶葉的水分自然蒸發,茶葉纔會變軟,這個過程中若水份蒸發不夠,茶湯就會變苦,若水份蒸發過久,茶葉又不耐泡了。

初夏的天氣已經很熱了,我和師傅兩個人四隻手在鍋裏來回倒騰,汗水順着我們的額頭直滴。閨蜜在旁邊爲我們邊搖扇子邊說,殺青看來也是個技術活啊。師傅解釋說,手工茶都是用大鐵鍋進行傳統殺青,掌握溫度很重要。溫度過高,茶湯會發酸,若溫度過低,茶湯就會有青味。看來,初次體驗炒茶的人一定要有師傅帶,否則就會浪費了辛辛苦苦採來的茶了。緊接着,師傅教我把殺過青的鮮葉放進篩子裏揉捻。揉捻的過程其實是巧妙的化學反應過程。揉捻不足湯質薄,揉捻過度湯色濁、苦澀味兒重。

我像揉鹹菜似的在篩子裏將這些葉子按照一個方向揉捻,直到揉得不粘手了,師傅才說好。最後,我們把茶葉在鍋裏慢慢“炕幹”,“炕幹”的茶葉再在通風的地方陰乾,就可以裝盒品嚐了。茶葉從採回來,必須經過殺青、揉捻、晾乾,纔算製作完成。我自己親手體驗了一次炒茶,所以對茶葉倍覺珍惜。古村的茶藝師從師傅那裏取了些剛炒好的新茶泡了一壺,讓我和閨蜜品鑑,那碧綠的芽葉在水中起伏,鮮爽和溼潤在我們的脣齒之間擴散,一份清甜與美好溢上心間。在千華古村,體驗了一回製茶,真是最無心插柳的收穫了。

圖1 :裝潢得熱熱鬧鬧的千年古村;圖2:現場製茶,感受茶農生活;圖3:一山一村一茶館,充滿了鄉野氣息;圖4:在充滿古意的樓臺上聽戲,頗有穿越之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