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實際上,熟悉中國抗戰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個王耀武曾帶出抗日“鐵軍”七十四軍,從1937年到1945年對日作戰幾乎沒喫過敗仗,率軍殺敵近10萬,更因在雪峯山一役中的顯赫戰功在40歲之年就被選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聽到王耀武這個名字,年紀比較大的人可能會想到長春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的電影《濟南戰役》中的一個經典鏡頭——這個國民黨頭目背對鏡頭換上便裝準備潛逃,卻被四名解放軍戰士堵個正着。

聽到王耀武這個名字,年紀比較大的人可能會想到長春電影製片廠1979年拍攝的電影《濟南戰役》中的一個經典鏡頭——這個國民黨頭目背對鏡頭換上便裝準備潛逃,卻被四名解放軍戰士堵個正着。其中一名戰士一聲爆喝,此人半轉過身來,瘦長臉上一臉陰鷙……而年輕一點的人,則甚至可能對他一無所知。

但實際上,熟悉中國抗戰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個王耀武曾帶出抗日“鐵軍”七十四軍,從1937年到1945年對日作戰幾乎沒喫過敗仗,率軍殺敵近10萬,更因在雪峯山一役中的顯赫戰功在40歲之年就被選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至於王耀武如今默默無聞的原因,恐怕就是海峽兩岸的歷史學家都不願意對一位“變節將軍”給予過多評價了。但無論如何,個人認爲,以王耀武的對日戰績其實比薛嶽和孫立人更好,被稱爲抗日虎將應是實至名歸。

當年王耀武被俘虜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口號響徹濟南,那就是“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其實抽離開解放戰爭不說,王耀武在抗戰中可是一名響噹噹的人物,當時日軍也有個口號,叫“寧碰閻王,莫碰老王”,可見老王在抗戰中有多威風。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耀武率部參戰,他是部隊中少有的幾位幾乎打滿全場的將軍之一。從淞滬會戰開始,歷經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直到湘西會戰。

整整八年抗戰,他有七年是在前線度過的。他也因自己的戰功而不斷得到提拔,從師長升第74軍軍長,再升第24集團軍總司令,直至第3方面軍司令官。

1938年的武漢會戰,第51師參與圍攻困守萬家嶺的日軍第106師團。由於日軍防守嚴密,中國軍隊屢攻不克。此時,王耀武奉命從部隊裏精選300人的敢死隊,成功夜襲張古山日軍陣地,爲友軍重創日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後,他被提拔爲第74軍副軍長,又過一年,升任第74軍中將軍長。由於第74軍擅戰,還被軍委會列爲全國僅有的四個突擊軍之一。

王耀武是第74軍的第二任軍長,他在接過指揮權後率領所部三個師與日軍不斷交鋒,並屢次取得捷報。1941年的上高會戰,是王耀武的成名之作。

在這次會戰中,第74軍作爲主戰部隊與日軍在上高縣境展開決戰。王耀武在站前進行動員演講,並誓言絕不後退,他憑藉着自己沉着冷靜、果斷決策的能力,以及部屬英勇頑強、奮力殺敵的精神,在爲時25天的戰鬥中予日軍第34師團重創。當時的軍政部長何應欽稱此戰爲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則稱第74軍爲“抗日鐵軍”,王耀武本人則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不僅如此,就連日軍也不得不稱讚第74軍爲“中國王牌”。

可以說,從1939年到1944年這五年中,正是王耀武打出了這支抗日鐵軍的名頭和輝煌。同期的各位將領中,像王耀武這樣能征善戰的抗日名將不在少數,薛嶽,衛立煌,孫立人這都大有人在,可論起仕途上的風生水起,王耀武就要高出一籌了。

王耀武很會做人,對上司、同僚乃至下級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令人皆大歡喜。

他時常找下屬軍官個別談話,因而對手下的個人情況十分清楚,部下有請求的時候,他都會盡力幫忙寫介紹信、送津貼。在國民黨官場上,王耀武的公關手段更是出類拔萃,對上打點周到自不待言,連對一些高官身邊的親信甚至門房嘍囉都不怠慢,這些人不但會爲他適時美言,一個更爲實際的好處是保證了他有直達上聽的順暢渠道。

由於長袖善舞和仗義疏財,在同時期的衆多將領中,唯獨王耀武口碑出奇的好。可是在個人生活方面,王耀武卻是另一個樣子。據其子女回憶,王耀武禁止家人打牌,平常也是穿家裏做的衣服,只有會見重要人物時才穿皮鞋。

如此的戰功,如此的情商,生活卻又如此樸素,王耀武也真是難得一見的將領了。

1948年9月24日,濟南宣告解放。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黨政軍統一指揮、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的王耀武兵敗外逃,在壽光被俘。

至於王耀武爲什麼會接受整編,個人不做過多評述,下面援引他本人被俘時對葉立三說的一段話:

王耀武:“政治就是軍事!軍事就是政治!老弟啊,你還年輕啊,包括我在內,我們都是這個地方出了問題了,尤其是我們的上司!咱們說啊,老百姓,爲什麼會擁護共產黨呢?爲什麼不擁護國民黨呢?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過尷尬的是,最終王耀武和妻子雙雙捲進了一場政治運動中......

現在在濟南大明湖公園北岸,仍保留有王耀武當年死守濟南的臨時指揮所,可以免費參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