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晉升爲父母以後,家長們就恨不得能時時刻刻都陪在孩子身邊,把軟軟糯糯的寶寶抱在懷裏,看着他們一天天的長大。

剛出生的寶寶格外需要爸爸媽媽的照顧,所以很多家庭在有了寶寶後,選擇讓孩子跟自己在一個屋睡。

但是,孩子大了終將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再加上現在的年輕父母越來越重視科學育兒,所以等小朋友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家長就會逐漸跟孩子分房睡,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

7歲的女兒獨睡一張大牀,卻總跟媽媽說晚上“有點擠”

小徐的女兒今年七歲了,由於小徐和丈夫工作比較忙,所以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奶奶在照顧。後來,小徐考慮到女兒一天天的長大,也需要自己逐漸獨立起來,所以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逐漸開始分房睡了,當時還特地的給女兒買了一個相當大的牀讓她滾來滾去。

但是原本獨睡一張大牀的7歲女兒,卻總是跟寶媽說自己晚上會“有點擠”,小徐最開始沒放在心上,可後來架不住女兒一次次的強調就準備一探究竟,在孩子房間安裝了一個監控,

可當寶媽看完監控知道原因後卻忍不住淚目了。

原來,奶奶因爲上了年紀所以經常會說一些胡話,雖然女兒小時候和老人特別親,但現在卻不願意跟奶奶多親近了,而老人一直以來都對孫女十分疼愛,只敢在孩子睡着之後多去偷偷看看她。

分析

對於老一輩人而言,孩子的出生就代表着一個家庭的傳承,是家裏血脈的延續,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老人們往往會對孩子特別疼愛,對他們的要求可謂是有求必應,就連自己的子女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沒有孫輩高,而這種現象也被稱爲“隔代親”。

其實,現在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工作都比較忙碌,會將寶寶交給家裏的老人去幫忙照顧,但這其中也有不少事情需要注意。

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

1. 父母不能當甩手掌櫃

作爲父母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和引導孩子樹立起正確三觀的主要責任,而老人們起到的應該是一個輔助作用,家長們不能將老一輩人對孩子無條件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甚至還成了甩手掌櫃。

孩子性格的基本上會在0-6歲之間構建完成,如果爸爸媽媽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缺席,那麼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性格以及日後爲人處世的方式。

2. 發現問題要跟老人多溝通,及時交流

老人們由於“隔代親”的原因,往往會對小朋友們的需求無條件的滿足,但這很容易造成溺愛孩子的情況。

當家長們發現這樣的情況時,一定要和家裏的老人們及時溝通進行交流,努力改正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起來,成爲更有修養的人。

3. 多關心老人們本身

有些父母在跟老人們交流時主要的重點都在孩子身上,一次兩次雖然沒有什麼,但時間長了老人們就會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幫忙帶孩子的“工具人”。

所以子女在去看望老人的過程時應該更關心他們本身,而不是將話題都繞在孩子身上,畢竟子女應該做到孝順父母,而不是將一些本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強加給老人身上,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起到一個好榜樣。

【貼心寄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導,而不是將教育孩子的重推給老人。

今日話題:你家的老人對孩子會特別疼愛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