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子陪伴應該是陪伴孩子游戲、生活和學習。“親子陪伴不僅是生活和遊戲的過程,父母可以有的放矢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思考,爲幼兒提供必要幫助和支持,引發幼兒主動學習。

“六一”兒童節,你知道孩子們想要什麼禮物嗎?6月1日,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學生的六一心願,除了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去遊樂場、動物園玩耍等心願外,父母陪伴也成爲孩子們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當親子陪伴成爲孩子們的最大“剛需”。家長們如何做到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三幼兒園園長、成都市特級教師、成都市首屆未來教育家、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川師大國培項目指導專家高翔給家長們支招!

親子陪伴主題:遊戲、生活和學習

高翔認爲,親子陪伴並不是家庭“小學化”,不可以知識灌輸、機械訓練的方式提前讓幼兒學習小學學科知識。親子陪伴應該是陪伴孩子游戲、生活和學習。

“遊戲纔是最適宜孩子、最滋養孩子的活動。”高翔提到,玩套圈、搶椅子、多米諾、捉迷藏、穿越障礙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一是養成良好作息,做到早睡早起。二是減少靜坐時間,保持每日1小時的運動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三是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讓孩子熱愛勞動。四是豐富居家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和家庭的溫暖。

高翔說,親子陪伴不僅是交流情感的契機,也可以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一部好的電影、一本好的繪本不僅可以引發孩子們的思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精神引導,還能營造濃濃的家庭氛圍。

親子陪伴要避免哪些誤區?

在高翔看來,親子陪伴不是在一旁看管兒童,然後各行其事,沒有互動就不能稱之爲良好的親子陪伴。親子陪伴不僅是時間和空間的交疊,更重要的是“走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並不意味着父母要將孩子所有的事包辦代替,親子陪伴不是溺愛,而是和孩子一起分享、參與、合作。

陪伴不是一味地“管教”孩子,不過多幹涉和強迫孩子,降低父母的控制慾,少說“不準”“必須”“不聽話”“不乖”這樣的詞彙。

父母需要觀察孩子的行爲,主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嘗試讀懂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人格平等,父母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營造溫馨、和諧、愉快的互動氛圍,展開積極正面的情感交流。

“親子陪伴不僅是生活和遊戲的過程,父母可以有的放矢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思考,爲幼兒提供必要幫助和支持,引發幼兒主動學習。”高翔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爸爸媽媽需要修煉身心、以身作則,爲孩子做好表率和正面示範。

封面新聞記者周麗梅 綜合成都教育發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