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市场上,早期的战机销售的市场份额,似乎是独属于美俄等国家的,中国很难在这里面获得更多的收益。中国战斗机主要向第三世界的国家出口,但如果要和美国、俄罗斯的战机交易市场上的巨大比例作比较,这些购买量还差得很远。

    中国经济越发强大的现在,不管在哪儿,你好像都能找到中国制造的影子。你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发现,在世界的多个地区,各种种类的商品上贴着的标签,都写着“made in china”。以创造的价值来算,新中国成立了41年后的时候,中国的产量在全球制造业中只占3%,甚至还不到。现在情况则不一样,人们用“世界工厂”这个名字来称呼中国,世界商品出口量比重超过一半。

    

    

    中国制造能打赢别国的商品,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贵。虽然在以前,价格低,大家往往就觉得是因为商品更差。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制造在大家眼里也不再是以前那样,现在和价格低连在一起说的,大多是,质量也很好。拿一个出口产品做例子,比如军火,在最初就是因为便宜才有人选择购买我们的军火,到了今天,价格优惠只是它的优势之一,由于它具备的卓越性能,也吸引了大量买家,俘获了他们的心。

    

    

    长此以来,中国一直是靠着薄利多销的手段发展其国际出口市场的,给到客户物美价廉的商品。我国也通过这种办法成功的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通过对比世界范围内的出口订单总额,中国的军用品出口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但同美国和俄国比较的话,中国军售的利润率却很低,按大家都能懂的方式来说就是赚到的钱比较少。

    

    

    在订单数量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要让订单利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生产价格更贵的军售产品。我们都知道,战斗机是最贵的空军单品,也是目前市面上利润率最高的军售品之一。打个比方来说,几十万的商品,它的利润空间最多只有几万,但要是这个商品的价格上千万,那当你卖出去一个其利润可能可以达到几百万。而且对于战机这种产品来说,不是卖出去就结束交易了,在之后的配件、维护、升级等板块,都还需要投入资金。在国际市场上,早期的战机销售的市场份额,似乎是独属于美俄等国家的,中国很难在这里面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在中国的工业体系变得愈加完善时,中国对于战机军售也是做了相当多的准备,这其中就不得不说到枭龙战机。

    

    

    1979年5月的头几天,中杭技公司与埃及空军在开罗成功签署了战机销售的合同,内容包括歼6和歼教6飞机,其中还包括了上百台发动机以及配件,可以说是笔大生意,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售卖的方式出口大型武器,这也成为我国的航空发展史上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对,中国的战机制造比1979年这个时间点早了20多年,为何会拖到这么晚才开始出口呢?

    

    

    其实,在这次销售合同签署前,中国始终坚定自己不通过供应军火来赚取金钱的原则。所以向别国出口战机的时候我们一分钱没要,都是没有接受任何报酬的,是一种支援活动。我们不求回报拒绝报酬,还从来不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给的都是我们国家最好的,这是一种无私慷慨的大国精神。而且还以这种形式送出去的战机数量还不在少数。直到70年代末,结合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进行考虑,造出来的飞机要更好更优良,要我们借助国外技术,能得到国外专家指导,在1791年的时候,我国才正式算是对外销售武器装备。

    

    

    苏式战机影响了中国战机的方方面面,这份影响之大,直到今天中国战机都没有完全摆脱掉。这都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的帮助和扶持下,中国航空工业才能起步。苏联当时不仅把自己国家的好战机卖给我们研究,连很多关键的生产设备也一起给了。没有用很长时间,迅速准备好了研制战机的团队和物质基础。发展到70年代,中国拥有的战机数量已达世界水平,就想开启战机出口的道路,并开始着手准备。但是中国毕竟是后起之秀,对比而言,略微慢了一点。当时战机军售的市场还是由西方先见战机牢牢霸占。以苏式战机为基础制造而来的中国战机,除却价格有一些优势,其余性能都要低别人一头,所以买的人很少,在市场上也只占了很少的份额。

    

    

    中国战斗机主要向第三世界的国家出口,但如果要和美国、俄罗斯的战机交易市场上的巨大比例作比较,这些购买量还差得很远。虽然之前的中国工业水平快速提高,但很大程度上还受战机核心技术限制,中国研制并定位为出口的战斗机,虽然有着价格低,性能强的优点,但完全称不上是高水平战机。相较于小国家而言,中国对外出口的战机低价、性能强等特点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中国如果想在国际战机交易市场上的份额更接近美俄,就不得不寻求更高水平战机的购买者,在战机设计上还要有自己的优势。如今,中国战机过去存在的技术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而外贸战机的定位就应该重新被审视,明确要生产的战机水平,与客户的需求进行对接,才能收到更多战机订单。

    

    

    1979年中国在国际市场第一次卖出中国装备,从第一次对埃及军事贸易成功后,中国才在武器国际市场上占了一席之位。歼教5是我国研制的一款教练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亚非拉地区国家,空军处在起步阶段,能够提升飞行员技术的训练机,非常符合他们的计划。中国对外援助最多的机型就是歼教-5。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终止了对外援助计划,歼教-5就是外国购买最多的装备,中国也赚得钵满盆满。

    

    

    中国在之后又向国际市场推了一批训练机,也为中国挣了不少钱。被称为“销售冠军”的就是k-8教练机,超过七成的市场都被它占领了,很多南美国家都很喜欢。飞行员在k-8训练机上飞行一段时间后,就能够操控单座单发战斗轰炸机。当中国把眼光放在主力战机市场上时,局面完全相反,这些战机的销量都不佳。枭龙战机、外贸版歼10与fc-31几乎没有买主。

    

    

    中国的战机外销处于下坡路,找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发动机的研制还不是很完善,发动机的研制对我国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欧美等国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很多国家于1910年就开始研制了,但我国发展比较落后,是在1960年才开始的。经过多年的研制及技术发展,中国仍遥远的落后于美俄的航发技术。

    

    

    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也是一个难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知道,在整个航发研制过程中,仅报废的航空发动机数量就相当惊人。而仅一台航空发动机的造价就十分昂贵,更何况数台发动机的报废,由此可见,航发的研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将会有怎样的影响。二是,没有实战成就。新式战机,单纯的纸面数据并不能使买家信服。还有就是没有实战进行反复的测验及磨炼,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买家为了避免这种风险,便会放弃新式战机的尝试。

    

    

    歼-20作为我国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歼-20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不可销售他国。对于我国的战机对外出口,要寄希望于改进后的fc-31战机,如果中国能以较快的速度出产新型外贸款战机,也是可以进行外售的。第二种情况是不太现实的,主要是因为时间上的限制。设想一下,如果fc-31战机可进行出口销售,如何吸引买家并扩大出口渠道呢?

    

    

    首先,fc-31拥有3d钛合金打印技术,有利于减小结构重量从而结构系数降低,材料的使用率较高,节约了整个战机的成本。还有一点就是它的结构性能好,机身的重量更低,战机的运用就会更加快捷。根据fc-31的功能特性,上舰最有利于它的运用及发展,我国可因此将fc-31作为舰载机进行销售。目前,中国的歼-15已编入舰队,美国f-35也不甘落后。要想达到美国的标准,起飞重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fc-31的涡扇中推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处理,倘若以此中推的fc-31参与实战,它的威慑力是远远不够的,且只能与三代机进行较量。介于技术、成本等问题,fc-31的完善时间太过长久,中国也很有可能不能进行四代机的销售。

    

    

    作为世界的兵工厂,美国外销的武器数量,一直领先世界其它国家。其中的销售冠军就是美国的f-16系列战机。美国把战机卖给其它国家时,会留个心眼,他要将核心技术隐藏起来,避免被其它国家窃取。但f-16系列战机依靠着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牢牢占据大部分的市场,受到很多买主的青睐。尤其是一些在地区冲突中的国家更是喜欢这款战机,而且有的国家已经不止购买一两次了。中东大国以色列在1983年的时候,派出数十架先进的f16战斗机飞临阵地上空,不到6分钟的时间,就将叙利亚的导弹基地夷为平地。f-16的战绩,是它好卖的关键原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不好战,中国战机的战绩都是训练战绩少了一个展示战机的机会。

    

    

    三代机和四代机在国际上大受欢迎的时候我们都没能参与,那么我国的第五代机能否在国际市场上赢得销量和名声呢?刨开美国的f-22,现在有的所有五代机都还没有投入过战争,歼-20也不例外。从中国实际出发,歼20未来肯定是我国的主力战机,会使用很长时间,详细数据我国肯定不想公布于众,中国将歼20作为出口战机推出外贸版的可能性极低。战机外销带来的利润令人心动,每个大国都想在其中占一部分。就目前而言,我们应该会研制一款新型战机专门用于外贸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