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佔據漢中、益州之後,劉備坐鎮,以龐統或者法正爲參謀,平定南中,則更能確保益州安全,加之盛產金、銀、漆、耕牛、戰馬的南中地區,不僅充實軍費,還可以挑選善戰少民族兵編入蜀軍,增強蜀漢政權實力,如王平的由青、羌兩族士兵組成的一萬"無當飛軍",以英勇善戰叟兵爲主的李嚴江州兵等。當時,若劉備直接攻佔漢中,逐步攻取益州、上庸地區之後,聯合東吳東西兩面一同作戰,讓曹魏疲於奔命,不能休養生息,實力停留不進,反而讓東吳、蜀漢逐步蠶食曹魏地盤,誰能斷定孫劉聯合軍最終不能打敗曹軍。

我將爲您揭開中國古代歷史祕聞、世界歷史真相,甚至是上古時期的歷史檔案揭祕,爲您揭開最神祕的歷史祕聞,還原歷史真相。

應益州牧劉璋自殺式引狼入室之邀,法正、孟達的引導下,劉備統率龐統、黃忠、魏延、霍峻、劉封等將領及數萬步卒,先到江州(重慶)北,再溯墊江水北上涪城(四川綿陽)屯兵駐紮。

劉璋邀劉備入蜀前,曹魏政權散步了遣司隸校尉鍾繇征討漢中張魯的煙霧彈,其實曹魏真正目的是引誘韓遂、馬超爲首的關東諸軍閥出戰而一網打盡。闇弱的劉璋糊里糊塗地確信此傳言,像驚弓之鳥,惶恐萬分,不知所措,早有棄暗投明打算的別駕張松,勸諫劉璋邀請劉備入蜀,共同征討張魯。

劉備率領諸將入蜀

劉璋親自率領步騎兵三萬餘人,從成都浩浩蕩蕩出發,不辭勞苦,行至三百六十里外涪城與劉備相會。兩軍相會,不僅歡飲百餘日,還向劉備又是增兵、又是送軍資,以至"前後贈遺以巨億計",盡地主之誼,真是誠心誠意款待客人,可謂兩方讓人羨慕的蜜月期。

璋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以資送劉備。>>> 《吳書》

兩軍在涪城相會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喫好喝好之後,該乾點正事,天下也沒有免費午餐,劉璋讓劉備征討張魯,喫人家嘴軟,劉備二話沒說,並軍三萬餘人,北上葭萌(四川廣元)。劉璋還讓劉備督白水關(四川青川)駐軍,自己返回成都,此時爲建安十六年(211),十二月。

但是,厚黑學大咖劉備拿人家劉璋好處之後,不爲人家辦事,反而駐紮葭萌,按兵不動,"厚樹恩德,以收衆心。"搞起自己算盤,一待就是一年,還向劉璋借兵一萬及糧草,說是返回荊州支援東吳抵抗曹魏,劉璋當然不樂意,免費供你喫供你喝一年,不僅不征討張魯,還好意思伸手借兵借糧,真是上了賊船,進退兩難,只答應"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龐統

其實,劉備是採取了謀士龐統的奪取益州三策中的中計而行,只是不知情的內應者張松寫信勸導劉備及法正,"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不幸被其兄張肅告發,被劉璋斬殺。於是,劉備和劉璋正式撕破臉皮,拉開益州之戰,歷經兩年多,最終劉璋出城投降而結束。

龐統所言奪取益州三策中上策爲選精兵,出其不意,直取成都;中策爲詐稱回荊州救孫權,向劉璋借兵借糧,若不借,則以名正言順討伐;下策爲退還白帝城,待荊州之兵支援,逐步攻佔益州。

從戰爭結果來看,最終勝者爲劉備,爲了實現終極目標復興漢室,終於完成《隆中對》所策劃的"跨有荊、益"戰略路線,但美中不足,劉備入主益州過程中也不少損失,其一爲失去左膀右臂頂級謀士"鳳雛"龐統;其二從荊州調兵遣將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均入蜀,獨留關羽統率荊州之衆,爲東吳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其三所消耗時間過長,從劉備入蜀至入主益州經歷時間爲三年多,加之與東吳的爭奪荊州南部諸郡之爭,錯失良機,漢中先被曹魏佔領,後通過惡戰才收入囊中。

諸葛亮等入蜀

果真,龐統獻出的三策是最佳嗎?還是另有上上策?大膽假設一下,若劉備直接去征討漢中張魯其結果是如何?

劉備入蜀的當年建安十六年(211),九月,曹操在潼關大敗關東諸軍,馬超、韓遂逃奔涼州;十二月,征服安定的另一位關東軍閥楊秋之後,因田銀、蘇伯在河間反叛而留夏侯淵屯長安,以議郎張既爲京兆尹,自己返回鄴城;建安十八年(213)春,曹操親率,號稱四十萬的步騎兵,進軍濡須口,征討東吳,最終因春季長江大漲水,加之東吳軍隊的不凡,曹操面對長江慨嘆"生子當如孫仲謀"而無功返回;建安二十年(215)三月,纔開始親征漢中。

劉備入蜀至曹操親征漢中足足有三年多時間間隔,曹操三月出徵,九月攻佔漢中治所南鄭(陝西漢中),僅僅用了半年時間。若劉備採取直接征討張魯,則能否短時間內攻取呢?

可以說肯定,沒有太多障礙,因劉軍比起曹軍有以下幾種優勢:

其一,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戰爭中物資運輸的重要性,在戰亂不斷的三國時代經常發生缺糧事件,諸葛亮發動的第二次、第四次北伐,因缺糧而導致失敗。劉軍比起曹軍不僅物資運輸路程短,還有近在咫尺的大後方益州支援,無糧草不足之憂。

葭萌關等位置圖

其二,當時劉備手上有三萬兵卒,加上有黃忠、魏延、劉封、霍峻等將領,可謂兵強將勇,還有可以隨意調動的白水軍,加之劉璋十萬大軍做後盾,數量上不亞於曹魏十萬兵力。比起擁有十萬戶人家(以人口40-50萬,兵力按人口10%推算),頂多五萬兵力的張魯,有數量上優勢。

其三,益州至漢中比起關中至漢中,道路距離短、不險峻,熟悉漢中地理的劉璋軍,可以作爲先行部隊,使主力征討部隊可以迅速挺進漢中腹地。

以上可以得出,劉備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內能攻取漢中,這絕對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實現幾率很高的事實。劉備直接攻佔漢中之後,對蜀漢集團有哪些好處呢?

張松、法正

其一,別駕張松在益州境內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加之能謀善斷的法正協助,說服益州境內世家大族加入劉備陣營,勸導劉璋或者逼迫劉璋拱手相讓益州,這也不是癡人說夢,有袁紹脅迫韓馥佔據冀州的成功案例。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更何況"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君。"的事情司空見慣的三國時期,認爲劉璋被他人取而代之是遲早的事情的人,不僅僅是張松、法正兩人而已,還會有不少識時務的益州俊傑們,所以讓劉璋拱手相讓益州的幾率還是蠻高。

其二,佔據漢中、益州之後,派遣孟達和劉封或者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中的一兩位攻取上庸地區,則不僅更鞏固益州大本營安全,還能增加一條攻擊曹魏路線-順着漢水,攻擊襄陽、樊城地區,直指南陽、許昌。事實上,攻佔益州之後,就是派遣孟達和劉封佔據上庸地區,只因後來發生關羽失荊州,導致連鎖反應,相繼丟失上庸地區。

關羽

其三,建興三年(225)春起至當年秋,諸葛亮親征平定益州後院南中地區,爲蜀漢政權消除後顧之憂。佔據漢中、益州之後,劉備坐鎮,以龐統或者法正爲參謀,平定南中,則更能確保益州安全,加之盛產金、銀、漆、耕牛、戰馬的南中地區,不僅充實軍費,還可以挑選善戰少民族兵編入蜀軍,增強蜀漢政權實力,如王平的由青、羌兩族士兵組成的一萬"無當飛軍",以英勇善戰叟兵爲主的李嚴江州兵等。

南土平定,… … …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 《三國志》

其四,諸葛亮、張飛、趙雲留在荊州,則不會發生丟失荊州事情,還能繼續保持孫劉聯盟,進而不會發生夷陵之戰,蜀漢政權可以具有荊州、益州、上庸地區,聯合東吳共同抗擊曹魏,則實現復興漢室的幾率大大增加。

三國三巨頭

世上事情本來難以預料,孰對孰錯,只有當事人最清楚,身爲後來者,我們只能推測。身爲當時聰明絕頂的超一流謀士龐統,或許智者千慮,也有一失,或者老大劉備、智囊諸葛亮、龐統在內的集團核心層們,不是沒有想到直接攻佔漢中之計,只是當時對蜀漢集團來說,攻佔益州實在太迫切而拋棄比三策有不少好處的攻佔漢中之計,直接採取中策。

當時,若劉備直接攻佔漢中,逐步攻取益州、上庸地區之後,聯合東吳東西兩面一同作戰,讓曹魏疲於奔命,不能休養生息,實力停留不進,反而讓東吳、蜀漢逐步蠶食曹魏地盤,誰能斷定孫劉聯合軍最終不能打敗曹軍?之後,東吳、蜀漢逐鹿中原,誰又能斷定蜀漢不能一統天下?

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現我們所想知道的真相,關注我,將爲您展現歷史真實的一面,一起探究古人的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