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1955年全軍大授銜,是革命勝利之後的論功行賞。既然是論功行賞,那肯定得有級別的高低,大鍋飯是肯定不行的。

    你看水泊梁山,聚義廳英雄排座次,36天罡星的待遇就比72地煞星高,這就是等級。

    解放前,由於經濟緊張,我軍實行供給制,大家都一樣,窩頭鹹菜,誰都無所謂。解放後,經濟好轉,開始實行薪金制,差距就出來了。不要小看軍銜的一字之別,背後涉及的都是最現實的利益。

    1952年,全軍授銜前,曾頒佈一份《評定各級幹部等級的指示》,這是1955年授銜的前奏,劃分了軍隊的等級。

    軍委主席和副主席,都是一等一級,工資自然是最高的,450元;大軍區司令、政委,是二等一級,工資400元;正兵團、副兵團、準兵團是三等的一二三級,工資370元、350元、330元;正軍級是四等一級,工資310元……最後一級,副排級,月工資是46元。

    不要小看相差的這幾十塊錢,不比現在,那時候的錢,購買力相當強大。在上世紀50年代,一個城市五口之家的生活費用,一個月40塊錢就夠了,一塊錢基本上能買一斤多豬肉。

    那時候計劃生育還沒開始,孩子生的多,又沒有外快,一大家子人全指望工資喫飯,哪怕是一塊錢,也要斤斤計較。因此,即使從喫飯這個角度來說,對軍銜的高低也要爭一爭。

    老一輩人在工廠上班時,可能都有印象,升半級工資那都是非常困難的事,少這一塊錢,你就買不了這斤肉。

    對於普通工人來說,一個月工資夠全家人喫飯就行了,但對於有軍銜的人來說,除了工資,他們還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政治待遇。

    軍銜最高的是元帥,十大元帥的政治待遇,是政治局委員級,也就是副國級,行政三級。

    大將是行政四級,待遇等同於副總理,也屬於副國級。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都可以稱爲黨和國家的領導人。

    開國上將,行政級別是五級,待遇等同於國務院祕書長,但不能稱爲國家領導人。開國上將王震後來成爲國家副主席,可以稱爲國家領導人,但這和他的上將軍銜沒有直接關係。

    開國中將,是行政六級,待遇等同於部長。不要說那個時代,就是現在,部長的級別也是非常高的。

    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可以稱爲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元帥和十大將,可以稱爲軍事家,上將不能稱爲軍事家,和中將都是解放軍高級將領。

    如果某個人當上了中將,他的待遇就非常高了。高在哪裏?除了以上待遇,中將還可以單獨配備警衛員,有自己的祕書,還有專門的保健醫生、專門的廚師,在待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想喫什麼,告訴廚師就行。

    如果你是少將,以上待遇就享受不到了。說到這兒,不得不爲鍾偉和賀晉年鳴不平,他們的資歷和軍功,都是標準的上將級別,但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只給了個少將。不過,鍾偉的軍銜太低,連組織都過意不去,讓他當過北京軍區的參謀長,軍隊職務非常高,屬於低銜高配。

    賀晉年比起鍾偉來更虧。鍾偉的勳章,只是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只有解放勳章是一級的,但賀晉年的三枚勳章,全部是一級的,比鍾偉更應該當上將。

    少將是將帥中級別最低的,但也比大校強很多。少將,是可以稱爲將軍的,大校就不行。最虧的是尹先炳,晉冀魯豫野戰軍一縱副司令,二野5兵團16軍軍長,除了八一勳章是二級,其他都是一級,也只是大校,不能稱爲將軍。

    組織上也覺得虧待尹先炳,1983年讓他以大校的軍銜出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只可惜,尹先炳當月就離世了。

    解放軍幾百萬人,從元帥到上校,加一塊兒也不到一萬人。能當上開國上校的,在60年代就可以離職休養,八九十年代還有資格進幹休所。

    開國上校,在1955年授銜時差不多是團長或副旅級,也有副師、正旅級幹部。這個級別的幹部,在各自的市縣,那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級別不在縣長之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