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种选择是有规律的,和诸多专题性的美食纪录片不同,不管是亿万富豪餐桌上的珍馐还是印度街头的杂碎,能入选风味人间的一类永远是符合大多数人口味的东西。所以在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食材才会被选中,这是一种对美食的宽容,而第二点就是传承性,经过时间和千万人口味的考验之后,被保留下来的味道有其他新奇食材不可替代的份量。

那个对土地爱的深沉,常含口水的男人又来了。

虽然陈晓卿这几年都在担任总导演,让手下的后生奔赴全球收集美味,但他的名字仍是不少食客心中的金字招牌。

《风味人间2》已经开播有段时间了,第一季中的不少画面还让难以忘却,第二季上来就给观众安排上了脂肪盛宴。

糖 对于现在越来越多追求生活质量,提倡健康生活的减肥少年来说,绝对是大忌。

但导演从来不会管这些,所有节食的借口都会在美食面前失色。

《风味人间》系列完全延续了陈晓卿的风格,对所有食物一视同仁。

一秒之间,观众就从法国主厨手里转交给了街边的肥肠摊,然后再横跨半个地球去到乡野,食物被共同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做一次集体的亮相。

但这种选择是有规律的,和诸多专题性的美食纪录片不同,不管是亿万富豪餐桌上的珍馐还是印度街头的杂碎,能入选风味人间的一类永远是符合大多数人口味的东西。

我们从未在片中见到过一克值千金的鱼子酱,但却能看到原始村落徒手捏制的食物。

味道 这种东西,一旦离开了它的发源地都会有强烈的变化,更别说隔着屏幕只能看的观众。

若是将那些金字塔尖的东西呈现,可能就不配称为人间了。

所以在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食材才会被选中,这是一种对美食的宽容,而第二点就是传承性,经过时间和千万人口味的考验之后,被保留下来的味道有其他新奇食材不可替代的份量。

最后一点则是它最好能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之所以加上“最好”两字,是因为在选择中,它不会作为必须的标准。

虽然很多人都在聊“讲美食就是讲人性”。但在一个传统吃货的世界里,美食的第一要义是味道,人性是影视创作者们附加的东西,也是食物本身以外人文添加的思想拔高。

毕竟烹饪和食用的都是人,那意义多少都会存在。

而人们对味道和口感的追求永远凌驾于其营养价值。

《风味人间》在第一次看的人眼里,也会被叫做《人间脂肪》。

这源于其中展现的食物,且不说第一季就来个“风味甜宠”,后面的每一集,你都能看到导演对于油脂和口感的喜爱。

过油之后起酥的金黄表面,一定要带着肥肉的赤褐色烧鹅,加上乡间八大碗中堆积成山的猪蹄,就连每天都提醒你多吃水果的亲妈看见了,也抑制不住吞咽口水的条件反射。

陈晓卿的工作室自言是诞生于新媒体时代,而他又是从传统媒体脱身,这种身份的变化之外不变的部分是对专业的态度。

其实在拍摄的前夕,出差这件事情在疫情的威胁下已经不可实现了,被困北京的摄制组,放眼望去,所有的餐厅都像一个黑窟窿一样,不见一丝生机。

只有靠着一些做餐饮的朋友,单约时间和厨师,购买拍摄所需的食材,只有开机时才摘下口罩的厨师将其变成让人垂涎的菜肴。

自从开年,影视业工作者几乎转成线上沟通,沟通成本无限巨大,哪怕是这种熟手都被线上沟通整的焦头烂额,制作周期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

陈晓卿在回忆起这段时,除了描述当时的境况就是感叹:太难了。

而这种状况也会滋生更多的温暖,家在外地的摄制组人员很多都没有回家,反而收到了全国各地的投喂,据陈导自己说,连刀鱼馄饨都有。

等解说李立宏赶在北京第一个复工日走进录音棚,为这场美味之旅注入灵魂,这场走遍世界各地,注目四季变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2020年伊始,人们的生活就被囚困在家中,口舌间已经尝不到陌生人的手艺,唯有熟悉的味道常伴,食物逐渐成了人们生活的重点。

朋友圈里随处可见那些手艺见长的人们。

4月,仍然有不少地方无法随意出行,能足不出户看到各地的美食和不戴口罩欢聚一桌的人们,算是在这特殊时期的一份礼物。

不敢说这部纪录片对于现在人们有多重要,但食物带来的幸福感,是薄薄一块屏幕不能阻碍的。

除此之外,《风味人间》的中的诸多文字也发生了变化,多了些打在屏幕上的引用,虽然个人感觉并不是所有引用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其中有几句神来之笔还是让人过目不忘。

截几张来与君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