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

一件華麗貴重的袈裟,一時間衆說紛紜,成爲輿論的中心。當我們想到袈裟時,第一印象就是唐玄奘的紅色錦襴袈裟,曾經在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西遊記裏。西遊記裏唐僧的袈裟,能降妖除魔,而他的製作材料和工藝,也都是稀世珍寶,而這件引起這麼大反響的袈裟,又是何出處,何出身,何人擁有?

珍貴袈裟估價16萬

唐玄奘的袈裟賦予了更多的神話色彩,而這件引起輿論譁然的袈裟,雖然不能與唐玄奘的袈裟相媲美,但這件袈裟用“珠光寶氣,奢華至極”來形容也未嘗不可。據悉,這件袈裟是少林寺的一位方丈,釋永信所擁有,是由南京雲錦研究所仿製而成,其袈裟原型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件價值千萬的明代雲錦袈裟,這件華貴的雲錦袈裟是當時皇帝的御賜,賜給華嚴寺的一位高僧。

這件爲釋永信製作的袈裟的製作材料同樣價格不菲。袈裟上的金絲花費了數萬元。一個配鉤就值5萬——18K金的金鉤,實心打造,其名爲“如意鉤”。上等翡翠打造的玉環,碧綠剔透,其名爲“祖玉環”。整個袈裟的價值保守估計竟高達16萬元!這件袈裟的製作工藝和製作材料無不彰顯了這件袈裟的奢華與精美,其昂貴程度也可見一斑。

在人們常識中,袈裟是佛門的標誌,清淨之地的物件,就應該是簡樸的,素淨的。他們的生活也應該十分節儉,他們的袈裟也應是簡簡單單。佛門的高僧更應該以身作則,追求節儉,那纔是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如今這樣一件無比奢靡的袈裟,把釋永信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人都認爲他是一個追求奢靡的凡夫俗子。

結緣少林

釋永信,1965年九月出生於安徽,俗姓劉,名應成,1981年,16歲的少年釋永信懷揣着對“千年古剎少林寺”的嚮往,對出家生活的好奇,投入到嵩山少林寺門下,剃度出家,拜當時的嵩山少林寺方丈釋行正爲師。少年的釋永信勤奮努力好學,深得方丈釋永正的青睞和重用。後又到江西的雲居山、安徽九華山,北京廣寧寺等處參學,開闊了眼界,爲以後少林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釋行正法師圓寂前,曾叮囑釋永信,想辦法去重現少林寺的鼎盛。釋永信牢記老方丈的遺訓,在處理寺廟日常事務的同時,還主持少林寺的各個場館的重建工作。爲了緩解少林寺周邊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釋永信隨後成立了“少林寺紅十字會”。

爲了更好地弘揚少林文化,1986年,釋永信物色人員,組織開展了少林武術典籍的工作。1987年,“少林寺武術隊”初次組成。 釋行正示寂後,衣鉢相傳,成爲了永化堂上第33代法嗣(宗承西來堂)以及繼嵩山少林寺傳曹洞宗第47世。擔任少林寺管理委員會主任一職後,全面主理寺院的工作。那時釋永信才22歲,是少林寺最年輕的主持。不光如此,他還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主持。

少林文化步入輝煌

1989年6月,少林寺武僧團在釋永信的帶領下,開始全國巡迴表演,他積極的宣傳了少林文化。大概四年後,釋永信被選爲河南省政協委員。“中華禪詩研究會”於1993年成立,開始了《中華禪詩》年集的編輯出版工作。釋永信還隨即創立了“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會。

對於少林寺的印象,我們都是從電視劇和電影瞭解的,尤其是對少林功夫記憶猶新,而人們對於少林寺的認識也不外乎千年古剎,方外清靜之地。僧人也是粗茶淡飯,敲鐘讀經,過着與世隔絕的日子,少林寺和裏面的僧人離我們很遠很遠,然而,在釋永信當上方丈後,少林開始出現新的機遇。商業活動開始在少林寺出現。少林開始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在釋永信的運作下,少林寺武術隊,少林寺武僧團走出了國門足跡遍佈世界各地這些帶有商業活動的巡演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把少林寺的文化也宣傳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少林寺影視公司、書畫研究院、慈善福利基金會等等機構也被釋永信推上了歷史舞臺,可以說這是史無前例的。

議論紛紛

在釋永信的運作之下,少林寺文化得到了廣大的宣傳和發展。少林寺的文化宣傳在國內、國外均有所涉及,柏林、倫敦等地創辦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少林寺分寺同樣吸引了大批好奇人士。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少林寺從一座清淨樸素的寺廟,成爲一張世界聞名的文化名片。來訪者絡繹不絕,少林寺也彷彿變成了熙熙攘攘的商業場所。

釋永信的各種商業活動的推廣,雖然給少林寺帶來了空前絕後的變化,但這些變化顛覆了人們幾百年來亙古不變的對少林寺的認知。也給釋永信本人帶來了各種非議,釋永信的私生活被細挖深掘,各個版本都出現在媒體和網絡中。一時間真假難辨。

價值十六萬的袈裟的出現,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紅色實木辦公桌,豪華汽車等等高消費的傳說,甚至私生子的傳說都甚囂塵上。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對釋永信的評價也開始兩極化。有人說,沒有釋永信,就沒有如今少林寺的現在輝煌,並且有效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有人說,佛門乃清淨修行之地,不是開展商業活動的“菜市場”。

似黑似白

鋪天蓋地的傳聞席捲着釋永信,釋永信作爲一個僧人,頭頂着太多的標籤,也許是對他的一個沉重的鎖鏈。對於他斥資十六萬仿製袈裟一事,也真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雖說是他人贈送,但袈裟本來僧人身上的一件衣服,如此昂貴,彷彿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另一方面來看,說明人們認可他對少林的貢獻。比如安交通大學項目管理碩士任天涯是這樣評價釋永信:這個時代,永信大和尚是當之無愧的高僧大和尚,對於這些評判,留給後人去討論,時間也會沖刷淨一切的淤泥流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