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起的身世很模糊,他不是秦国人,他的祖先是楚国人,芈姓,白氏。可惜后来魏冉被秦王罢免(长平之战前),于是白起被打压。

今天我开始为大家讲述“战国四大名将”系列。从哪个开始讲起走呢?我想了一下,为了提起大家的兴趣,就先从最精彩的一个开始吧!

这个人使两个诸侯国走向拐点,另两个诸侯国走向没落,他指挥的战斗杀敌超过百万,他成为敌国人心中的梦魇,他就是“战神”——白起。

白起的身世很模糊,他不是秦国人,他的祖先是楚国人,芈姓,白氏。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秦国的宣太后芈月就是楚国人。

白起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国呢?因为秦国的人才政策是论功行赏,不管你的出身,只要你能立功,就能得到相应封赏,于是各国有能耐的人都到秦国淘金。白起的祖辈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白起是天生的军事奇才,他的爵位全部是靠军功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在这点上,后来的新一代战神韩信和他非常像。

在白起时代,秦国国力已经领先于其他六国了。但赵、楚还很强大,韩、魏、齐已经经历拐点、燕一直是个搅屎棒。

而白起干了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履历,让我们看清楚他为什么被称为“战神”!

一、“伊阙之战”,白起的成名战。

以一挑二,全歼韩、魏二十四万联军,俘虏魏军主将公孙喜。从此韩、魏两国开始打酱油。

二、“鄢郢之战”,楚国的末路。

秦军几路伐楚,白起出上庸,出其不意,自断归路,直捣楚国腹地鄢城。接着稍事休整,攻陷楚国都城郢,楚国宗庙全毁。楚军伤亡数字不详(太史公给面子),估计不低于十万,此战成为楚国的拐点。

三、“长平之战”,白起的巅峰之战。

秦军先是战胜赵军,赵将廉颇损失惨重,于是收缩防线,与秦军对峙,秦军不得前进半步。此时,双方开始拼粮草、国力,双方先后投入的军队数量将近100万!在粮草上,赵国撑不住了,他们的国力支撑不了强大的军队。于是,赵国改变了策略,把主张进攻的赵括派上了前线,撤换了老成持重的廉颇,以求速胜。当然,这其中也有秦国的反间计在起作用。

赵括其实是一个被大家误解的人才,他在上场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获胜的肯定是赵国!关键时刻,秦王祭出了自己的法宝——白起。

白起一上任就运用了自己擅长的运动战、突袭战、围歼战。将赵军引入了一个巨大的口袋,然后关门打狗。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就这样被“饿”死了,没饿死的后来都投降了,投降的后来都被坑杀了。赵括在战死的一刹那不禁感叹:曾经的胜利离自己是多么的近!但就差一个白起的距离!

长平之战成为赵国的拐点。

长平之战后,白起提出了进攻赵都邯郸的计划,秦军确实进攻邯郸了,只不过,主将并不是白起。结果和白起想的一样,秦军大败,战死十余万!唯一庆幸的是:这次战争,秦军带回了两个关键先生,他们将决定战国的未来!这两个人就是:子楚(秦庄襄王)和他的儿子赵政(秦始皇)。

到底白起身上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原来白起的恩人叫魏冉,白起就是他一手提拔的。魏冉是芈月的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很受芈月宠信。在魏冉为秦相时期,白起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惜后来魏冉被秦王罢免(长平之战前),于是白起被打压。加之白起脾气又大,多次忤逆秦王,秦王干脆就让他下课待岗。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长平之战之初不用白起的原因了吧。后来秦王见战事不利,被迫启用白起,完了以后又马上让他下课。

你说这让谁受得了啊?所以后来邯郸之战秦军初败的时候,秦王让白起再次奔赴前线,白起就开始消极怠工了。等到白起还没到战场,秦军已经败退回来了。秦王大怒,于是赐死白起。一代战神就这样去见他的前辈孙武和吴起去了。

“人屠”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据统计,战国期间总共战死了约200万人,其中和白起有关的就占到了100万!如此恐怖的数据,笔侠以为,叫“绞肉机”也不为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