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理解各位父母愛孩子的心,但是也要懂得拒絕孩子無理的請求,孩子犯了錯就要接受相應的處罰,如果任何事情都依着孩子,孩子會沒有原則,一味索取不知感恩。隨着孩子年齡長大,父母也漸漸老了,作爲父母又會擔心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今後會不會孝順的對待自己。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孩子年幼時,父母每天都在擔心孩子。例如過馬路時路上的車能不能躲開,在學校會不會認真學習等等。隨着孩子年齡長大,父母也漸漸老了,作爲父母又會擔心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今後會不會孝順的對待自己?

看過電視劇《都挺好》的人們,對於贍養老人這個話題也議論紛紛,各有見解。讓很多人覺得意外的是,平時最不待見、在家最受欺負的蘇明玉,最後照顧着年邁的父親,而且對父親十分耐心,甚至辭去了工作專心陪伴父親。

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結局很詫異,但是如果仔細想想,這樣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

蘇明玉自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偏愛,小小年紀就外出兼職賺學費,這也提醒了各位,不是無條件的溺愛孩子,把所有的愛都一股腦的給予孩子,將來孩子長大了就會孝順父母。

孩子存在哪些行爲,今後可能會不孝順?

1、不尊敬父母

在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總是把父母的話當作耳旁風,有些孩子是認爲父母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所以並不想按照父母說的去做。

有的孩子因爲叛逆偏執,無論對錯都喜歡和父母唱反調,與父母說話時語氣也散漫無禮。

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爲,今後與父母關係越來越冷漠,不會孝順父母。

2、不願意分享

孩子佔有慾太強,任何好的東西都不願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玩具只屬於自己一人,喫到美食也不會想起讓長輩先品嚐一下。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就一笑了之,但是這樣的放任,對於孩子今後的人際交往,甚至品行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3、沒有責任感

沒有責任感的孩子,長大後也不知道自己肩負什麼責任和義務,因此也不會有贍養老人的意識。

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體諒父母?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

作爲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尊敬老人,對長輩、前輩有禮貌,在喫飯時長輩先動筷子,在平日裏多陪伴老人,與長輩聊天時要態度端正。孩子在這樣的影響下,也會向父母學習,今後善待自己的父母。

二、讓孩子適當的幫父母幹活

很多父母現在的想法都是不需要孩子幫忙,只要孩子認真學習就好。

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讓孩子多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喫完飯可以讓孩子刷碗,讓孩子參與到家庭週末大掃除中,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會體會到平時父母的辛苦,使孩子更加懂得體諒父母,感恩父母。

三、父母要懂得拒絕

很多父母都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有些爺爺奶奶帶孩子更是這樣,哪怕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也會努力的爲孩子爭取。

可以理解各位父母愛孩子的心,但是也要懂得拒絕孩子無理的請求,孩子犯了錯就要接受相應的處罰,如果任何事情都依着孩子,孩子會沒有原則,一味索取不知感恩。

越懂得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晚年自己越不受罪,孩子還能更有出息。

有的家長爲了孩子,可以說傾盡畢生心血,但最終還是養出了一個“白眼狼”。出現這種情況,關鍵責任在於父母,正因爲你犧牲自己去富養的孩子,沒有教會他感恩之心,導致孩子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久而久之就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白眼狼”。

父母沒有起到榜樣作用,孩子目睹了父母對待自己老人的所作所爲後,有樣學樣,完全成功的成爲“複印件”。

父母過於強勢,任何事都佔上風,孩子小時候無力反抗,一旦長大,仇恨的心理就會很強烈,報復父母的行爲也愈加愈烈。

【暖心寄語】

孩子孝不孝順從來都不是教出來的,要看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想把孩子教育成孝順感恩的孩子,就要早早種下善良、尊重、感恩的種子,日後才能長出孝順的果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