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凌晨,納粹德國開始向低地國家(法國、荷蘭、盧森堡三國的統稱,三國有着類似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傳統,在歷史上曾多次統一於一個國家)發起進攻。由於法國政府的投降主義傾向、民衆的普遍反戰情緒以及法軍較差的組織紀律、落後的戰術思想,雖然戰前法國人做了相當充足的戰略部署,但在德軍閃電戰的突襲之下仍以慘敗告終。在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結束之後,法國人發現他們曾經引以爲傲的航空工業力量已經毀於一旦,法國空軍所裝備的戰機也是由包括美系、英系在內的“萬國牌”飛機組成。
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法國航空領域的設計人員還是在努力尋找着屬於自己的出路,他們首先推出了VB-10活塞式戰鬥機,雖然這款飛機正式推出的時候活塞式戰鬥機已經不得不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了,但好歹爲戰後法國戰機的自主研發開了個好頭。然而隨着噴氣式戰鬥機的大行其道,法國重建中航空工業的劣勢被無限放大,看着美軍F-100戰機在北約聯合軍演中的颯爽英姿,法國空軍明白自己已經又一次落後於時代的步伐了,他們只能向美方購買新型戰機來維持戰鬥力,這不是法國航空界想看到的結果,他們這些年來的努力不是爲了讓軍隊再一次花費重金向外國購買戰機。在巨大的民族自尊心驅使下,設計人員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這也是“幻影Ⅲ”戰機誕生的契機。
冷戰爆發初期,蘇聯和美國的多款新型戰機橫空出世,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波戰鬥機研發的浪潮。對於法國空軍來說,蘇聯人研發的Mig-15戰鬥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這款戰機在與北約陣營的多次摩擦中成功剋制了西方國家的戰機,是北約各國空軍的心頭大患,而這種輕型戰機在造價、生產難度等方面也比較符合法國當時的經濟能力以及航空工業基礎。五十年代初,法國軍方正式向國內航空公司發起了新型戰鬥機的競標活動,並提出了飛行速度至少1.3馬赫、每分鐘可爬升3000米的基本性能要求。
著名的“達索”公司對這次競標誌在必得,因爲在二戰結束後不久該公司的設計人員就開始了對噴氣式發動機以及各種新式氣動外形的研究,在之後的幾年中他們也成功推出了幾款原型機,積累了一些經驗。當時達索公司的競爭對手主要有三個:國家建築公司的Nord-1500“獅鷲”戰機、東南方航空公司的SE-212“迪朗達爾”以及唯一採用傳統平直翼設計的西南航空公司SO-9050“三叉戟Ⅱ”方案。而達索公司的MD-550設計方案和這些對手相比被更多人所看好,因爲其他三種方案實際上是在航空公司將此前幾次競標項目中落選項目進行改良後的產物,只有達索公司專門爲1953年的招標準備了新的提案。
在這樣的巨大優勢下,達索公司順利贏得競標,設計人員在短短兩年之後就推出了名爲“幻影Ⅰ”的原型機併成功試飛。不過這架飛機雖然在速度方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其較小的機身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軍方高層認爲這架飛機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無法在使用過程中隨着戰場經驗的積累進行相對應的改良,實用價值不高。達索公司接受了軍方提出的改良意見並推出了採用雙引擎設計的“幻影Ⅱ”,不過因爲研發過程中法國的發動機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設計人員發覺如果繼續按照原本設計來研發並生產“幻影Ⅱ”的話似乎意義不大,於是他們再一次終止了計劃,改爲發展使用了最新發動機技術的“幻影Ⅲ”。
1956年11月,新款戰機的原型機終於成功出廠,兩年後,安裝了最新引擎的原型機成功進行了試飛,並達到了2.2馬赫的極限速度,創下了歐洲國家戰鬥機飛行速度的記錄。在此之後,研究人員對這架原型機進行了大量改良,修補了很多設計缺陷,終於在1960年秋完成了量產版戰機的研發工作,並將其命名爲“幻影3C”,量產工作也在隨後正式開啓。1961年7月,這款戰機開始進入法國空軍服役,並遠銷至包括澳大利亞、瑞士、以色列、巴基斯坦在內的多個國家,雖然現階段這種戰機正在全世界範圍內陸續退役,但其累計生產量超過了1400架,算是一款經典之作。
在“MD-550”方案最早提出的時候,達索公司的設計團隊就開始試圖通過優良的氣動外形設計來使其獲得良好的飛行性能。在原本的設計中這款飛機擁有一個巨大的三角形腹鰭和垂尾(可爲飛機提供足夠的橫向穩定性),爲了使飛行員獲得良好的向下視野達索公司的團隊還專門設計了一種兩側進氣道設計來代替法國航空製造業傳統的機頭進氣道設計。不過在後續的研發中技術人員發現MD-550的三角形腹鰭由於體積太大可能會對戰機的氣動特性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被更換爲了面積更小的F型腹鰭,除此之外,MD-550原型機的翼展也被減少了0.3米。直到“幻影Ⅲ”正式誕生之後,這款新型戰機的氣動外形與之前相比已經十分成熟了:其三角翼的後掠角從MD-550的55度增至了60度,翼展則增長了1.7m,單架戰機的重量自然也有所增加,大約比最初版本重1/3左右。
在引擎系統方面,從MD-550原型機到最終版本的“幻影Ⅲ”達索公司的設計人員都緊隨發動機領域的發展作出了最好的選擇。MD-550的主要動力來自兩具MD-30R“毒蛇”噴氣式引擎(獲得了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授權),該型引擎單具推力爲9.6KN,使得原型機的速度最高可達1.15馬赫,開啓火箭助推器後甚至能夠突破1.6馬赫大關;在隨後的“幻影Ⅱ”中,設計人員同樣採用了雙引擎的設計,不過動力核心被更換爲了Gabizo引擎,達索公司認爲在這種每具推力10.7KN的引擎加持下,“幻影Ⅱ”應該可以獲得較爲出色的性能;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幻影Ⅱ”原型機投入製造之前,法國Snecma S.A.公司成功開發出了一款安裝了後燃器的渦輪噴射引擎——Atar-9,這種引擎單具推力43.2KN,這也意味着設計人員完全可以爲了精簡設計、減輕機身重量而改用單引擎佈局。安裝Atar-9的“幻影Ⅲ”平均時速可達1.5馬赫,隨着Snecma S.A.公司對引擎的進一步改進,這一數據最終來到了驚人的2.2馬赫。
作爲一款機動性和運動能力較強的戰機,“幻影Ⅲ”在實戰中的最大作用就是攻擊敵方航空器、奪取並維護己方戰場制空權,因此其武器系統必須足夠強大。爲了讓國產戰機真正有能力躋身世界一流行列,達索公司的設計人員爲“幻影Ⅲ”安裝了多種強力武器:在機炮方面採用了2門備彈量125發的DEFA-552型 30mm機炮;38枚SNEB航空火箭的配置可以大幅度提升戰機的空對空能力;而最作爲“殺手鐧”的機載導彈方面,“幻影Ⅲ”的配置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不管是對空(AIM-9/Super-530)還是對海(AM-39)都有着多種選擇;除此之外,設計人員爲該型戰機安裝了5個掛載點,其承載的共計4噸的BL-5等多種通用炸彈可對敵方地面目標造成嚴重威脅。
進入七十年代之後,法國空軍裝備的“幻影Ⅲ”還大規模更換了國產的R-550“魔術”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彈長2.75m,發射質量90kg,高空狀態下最大射程可達10km,進一步提升了“幻影Ⅲ”的戰鬥力,也爲其在隨後實戰中的出色表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爲止,只有以色列空軍裝備的“幻影Ⅲ”戰機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在1967年6月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這款戰機幫助以軍擊落了阿拉伯國家的累計48架各式戰機;幾年後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幻影Ⅲ”更是拿出了擊落敵機106架的顯赫戰績。除了戰場表現之外,這種戰機的戰鬥壽命也十分漫長——法軍裝備的“幻影Ⅲ”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1983年以後才逐漸淡出,其他大部分國家的“幻影Ⅲ”則堅持到了世紀之交。
總體來說,“幻影Ⅲ”戰機作爲二戰之後法國設計人員在航空工業百廢待興的條件下獨立研發的一款戰機,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已經是非常成功了,雖然在某些方面與同時期美、蘇等國的先進戰機相比還是有些弱勢,但總算是脫離了此前完全被動的局面。從法國戰鬥機研發的角度來看,“幻影Ⅲ”有着獨特的歷史地位,它的誕生向全世界證明了戰後本國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於此後法國新型戰鬥機的研發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