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滸傳》中所謂的“殿帥府太尉”,應該是施耐庵先生結合了“殿前司”與“太尉”原創出的“虛擬官職”。秦朝滅亡之後,西漢帝王認爲“太尉”的軍事權力過大,遂將“太尉”設定爲臨時性的虛職,國家有需要的時候,皇帝會指定某某人爲太尉,沒有需要的時候太尉的官職將會被剝奪。

大家好,我們的澤宇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水滸傳》中的大反派高俅高太尉,原本只是一小小家丁,但因爲踢球踢得好,爲端王賞識,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
繼而官運亨通,走向高位,一步步做到了殿帥府太尉這麼一個高官兒,所以文中多說高太尉。小小家丁靠踢球位極人臣,高俅也算是非常勵志了,他也由此成爲中國史上第一球王,人稱高球王。
那麼高俅這個太尉到底是個什麼官兒呢?
首先“太尉” 這一官職起源於秦朝,只不過秦始皇統一之前,秦國將“太尉”稱之爲“國尉”,爲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立三公九卿,這個太尉就是三公之一。其乃是中國古代最尊顯的三個官職,地位上與丞相、御史大夫相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三權分立”,在皇權之下,三公之間互不統屬,直接隸屬於皇帝。其中丞相管行政、御史大夫有監察之責,太尉則是主管軍事。其要負責計劃出征路線、管理調度武職官員、籌備武器糧草,同時督管三軍,三軍指的是陸軍(廣義)、禁軍、水軍。
秦朝滅亡之後,西漢帝王認爲“太尉”的軍事權力過大,遂將“太尉”設定爲臨時性的虛職,國家有需要的時候,皇帝會指定某某人爲太尉,沒有需要的時候太尉的官職將會被剝奪。主管軍事的職權則是被大司馬大將軍取代。
所以漢朝的太尉沒什麼實權,正是因爲這樣,曹操他老爸曹嵩纔可以拿錢搞了個太尉的官職。
當然了,人家名義上還是三公之一,按照東漢時期的制度,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此時的太尉最然名爲軍事主官,但並無實權。軍隊由各將軍、校尉統領,太尉不能直接指揮軍隊。
此後的太尉基本都是閒職。
宋徽宗執政時期,重定武官制度,太尉成爲武階官之首,這一官職才恢復了舊日的榮光。所以《水滸傳》中的高俅高太尉才那麼牛。
但在小說裏,高俅的官職是“殿帥府太尉”,但是宋朝歷史上並不存在“殿帥府”這一軍職機構,《宋史·職官志》中也不存在所謂的“殿帥府太尉”這一官職。但是明朝有,叫做“京營殿帥府”,掌管京城的防守與治安。施耐庵是明朝人,可能就地取材,把這個給搬過來了。
施耐庵先生筆下的“殿帥府”也可能是周世宗所創建的“殿前司”。
殿前司是統領禁衛軍(殿前軍)的軍事機構,負責守衛皇宮與京畿的安全,相當於清王朝所設立的“九門提督”。《水滸傳》中所謂的“殿帥府太尉”,應該是施耐庵先生結合了“殿前司”與“太尉”原創出的“虛擬官職”。
結合《水滸傳》的劇情來看,林沖、王進似乎都是高俅的屬下,而林沖和王進都在皇家禁軍中任職。
由此可見,高俅應該是禁軍的最高指揮官,高俅所任的“太尉”應該是掌握實際權利的“實職”,但似乎高俅的權力範圍又不僅限於禁軍之內,因爲在宋軍征討梁山時,高俅單憑一句話就能夠將10位節度使(地方最高軍政長官,相當於軍分區主任)控制住,足見高俅的權力之大、權力範圍之廣。
高俅不僅掌控着80萬皇家禁軍,而且連地方軍隊的軍事行動高俅也有權力插手,可以說高俅是《水滸傳》中最有權力的人之一。
高俅掌控着大宋朝兵權,是不是就代表着高俅可以無法無天了?當然不是。
“殿帥府”只不過是一個掌兵、統兵的機構,沒有調兵、派兵的權力,真正意義上掌控大宋兵權的機構是“樞密院”,其乃是最高軍事機構,和“中書並列”,樞密使就相當於宰相,樞密院不僅監控着大宋所有的軍隊,而且有調兵遣將的權力。
當然了,樞密院的最高領導人乃是大宋皇帝,天下太平的時候皇帝把軍隊交給高俅管理,一旦天下有變,高俅必須交出軍權由樞密院統一指揮,換言之,高俅只不過是個高級打工仔而已。
當然了,話說回來,這本就是一個虛構杜撰的小說,裏面的人物、歷史背景等許多刻畫並不嚴謹。比如高俅這個人物,其實和歷史出入很大。他其實不是什麼體育特長生,而是一個藝術文化愛好者。早年在蘇軾家中當僕人,後來被引薦到端王府中,憑藉着自己紮實過硬的拍馬屁基本功,官運亨通。
但此人並不像水滸中所言的那般罪大惡極、軌跡多端,更談不上什麼奸臣。他頂多只算是一個庸臣、能力平平,在歷史上基本沒多少建樹。而且這個人還是比較善良,當年蘇軾因爲烏臺詩案流放,其府中家眷蒙難,多虧高俅平時多加幫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