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經有豐富政治鬥爭和運作經驗的宋神宗,現在只需要王安石能夠順利執行政策。歷史沒有假設,王安石死後,司馬光也匆匆去世。

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笑談歷史風雲,分享有趣故事。翻開一段傳奇,收穫人生智慧。大家好,歡迎來觀看“文史哲趣味談”的文章。
宋神宗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作爲潁王的他,有一天拿出了一本《韓非子》,讓他王府中的工作人員去校對。但是手下人說,《韓非子》這本書實在是臭名在外啊,不是什麼好書,實在是沒有什麼好看的。他說,我也不是想看,只是有強迫症,想將先秦諸子都收藏一下,並不是因爲喜歡才讓你校對的。
宋神宗所說的是託辭。事實上,他對韓非子的思想是很感興趣的。歷史上大凡有一番作爲的皇帝,都對韓非子感興趣,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有皇帝大臣的地方,就要有韓非子的思想。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宋神宗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和王安石的關係是很好的。但是宋神宗不是後主劉禪,王安石也沒有諸葛亮的權威和能耐、機遇。開始合作的時候,宋神宗的龍椅還沒有坐熱,威權還有建立起來,對王安石很是看好和崇拜。就兩人的關係而言,雖然宋神宗喊王安石爲老師,王安石也自以爲帝師,但是齟齬還是很多,宋神宗有時候不聽王安石的,王安石就以生病爲由在家裏不去上班,或者以辭職爲要挾。
這時候,宋神宗不得不軟弱下來,懇請王安石留下來繼續當官。但當郭逢原上書,希望將樞密院和中書省合二爲一,將軍權和政權都交給王安石的時候,宋神宗的臉色就非常難看了。王安石是同意這樣的,看看歷史上變法,凡是變法大臣能將權力集中,成爲權臣一樣的人物,就基本能完成變法,商鞅、張居正等等,都是大權在握的。
然而,相權的加強,無疑是君權的削弱,宋神宗是不可能同意的。於是宋神宗起用呂惠卿爲宰相,他的資歷淺薄,威望、人品不如王安石,對於神宗皇帝來說,似乎是個好的選擇。王安石制定了制度,只需要蕭規曹隨即可。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呂惠卿是個更不容易駕馭的人物。他玩了政治上的毒瘤遊戲,進行結黨營私,不能與其他大臣和睦。
宋神宗不得已,重新啓用了王安石。已經有豐富政治鬥爭和運作經驗的宋神宗,現在只需要王安石能夠順利執行政策。雖然不是政治木偶和傀儡,但是安安靜靜做一個美男子,豈是拗相公的作爲?於是由君臣相得甚歡,最終變成了同牀異夢,與其看着彼此討厭,還不如距離產生美。王安石再次罷相,躲在遠遠的,在南京優哉遊哉地生活了。
政治人物一般是人在政興、人去政怠、人亡政息,可憐王安石是政息人亡。司馬光上任後,作爲保守派的他而背叛了保守派的理性審慎的作風,不管青紅皁白,一股腦兒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得知消息,不久就死了。王安石和司馬光互相欣賞彼此的人品、道德和學問,就是反對彼此的政見。
西漢初年,高層政治人物不對眼,但是不妨礙他們將正確的政治理念貫徹到底。北宋末年,政治人物互相欣賞,卻沒有辨別對待施政策略和政治思想,爲反對而反對。政策來來回回變動,積貧積弱的國家,折騰了多次,也就將元氣耗盡了。新舊黨爭如此厲害,以至於在南宋時候,如朱熹等徹底反對司馬光開始的調和政策。因爲司馬光執政守舊法,用人則是新舊兼用。
西漢元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對他的父親漢宣帝說,你老人家總是法家的那一套,應該多用些儒生。漢宣帝很生氣,說漢家自有法度,以霸道和王道雜糅而用,爲什麼只用一種呢?況且俗儒不達時宜,不可以用。司馬光說俗儒不可以用,就應該求真儒用。
歷史上翻過去了,究竟誰是俗儒,誰是真儒呢?歷史沒有假設,王安石死後,司馬光也匆匆去世。
以上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對此您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喜歡記得點贊關注,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