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北宋立國以前,五代皇帝走馬燈一樣換,都是武人亂政導致的惡果。爲了保證王朝長治久安,趙匡胤以一場大戲,先後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邁出了“崇文抑武”的第一步,這場大戲就是“杯酒釋兵權”。那麼這場大戲對於宋代的政治軍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杯酒釋兵權”加強了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 鞏固了皇權統治
政局穩定,左右朝政走向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唐末及五代之所以中央威權不立,易代頻繁最根本的原 因就在於兵權下移,藩鎮強悍。只有將兵權收歸中央,統一節制,纔能有效保證政權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後來在南宋之初,相繼發生建州兵變、苗劉之亂及淮西兵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杯酒釋兵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杯酒釋兵權”可說是趙宋三百餘年之中基本上沒有武將擅權及重大軍隊譁變事件的根本原因所在。“杯酒釋兵權”從根本上杜絕了了唐末一百多 年以來“方鎮太重,君弱臣強”局面的重現,消除了皇權旁落,武將作亂的隱患,爲宋王朝政權的鞏固及各項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杯酒釋兵權”成就北宋的文風鼎盛
杯酒釋兵權以後,北宋的職官制度也如逐漸發生變化,朝廷在打壓武官的同時,盡一切可能提高文官地位,讀書人通過科舉入仕,有了參與國家行政的機會。至宋真宗朝,就連真宗本人都親自出馬作《勵學篇》,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勉世人讀書,甚至直白的告訴那些有大志向的好男兒:“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這已經與漢唐時,“以戰功封侯,出將入相”的價值觀大相徑庭。在北宋朝廷的大力推廣、宣傳下,“東華門唱名”終於成了當世好男兒的畢生追求。連明末學者王夫之也曾不無感慨的評價這段歷史:“自太祖勒不殺士大夫之誓以詔子孫,終宋之世,文臣無歐刀之闢。”
科舉制度成了維持“文以靖國”、“崇文抑武”國策的重要手段,大批讀書人趨之若鶩,東華門唱名,躋身兩府,成爲天下人豔羨的國家宰執。這些名臣中,同樣也湧現了衆多爲我們所熟知的文學家,如歐陽修、蘇軾等人。
不到百年時間,北宋文風之鼎盛就已達極盛,從民間到廟堂,湧現出一批有一批的文名大家,如理學創始人,程頤、張載這等思想家、教育家。理學之名於現今之世名聲雖然不好,但於當時而言,卻無疑是進步的。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至今仍爲人所傳誦。
兵將分離,軍隊戰鬥力下降
頻繁的兵將輪換制度,使得將領與士兵之間默契度缺失,這就導致戰爭中將領們很難做到知人善用,士兵們也不願意爲陌生的將領奮勇殺敵,從而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大大下降,這一點,在與金國以及後來的蒙古對抗中表現的就愈發明顯。
冗兵氾濫,給宋朝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宋朝採用的是募兵制,不同於前朝的府兵制,這時候當兵有了自由性。爲了防止身強體壯的人造反,所以宋太祖把這些人都招到軍隊中當兵。這些職業軍人人數不斷增加,後來給宋朝財政造成很大負擔。另外,頻繁的軍隊換防輪換也造成巨大財力的損耗。
綜上所述,小編認爲北宋時期的“杯酒釋兵權”既有正面影響也有反面影響,正面來說加強的中央集權,有利於統治,另外就是成就了宋朝的文風鼎盛,而反面影響則是造成了軍隊戰鬥力下降以及“冗兵”的情況。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