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比天娇原创,抄袭必究。
听过很多关于爱情的优美诗句:“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人既成不了天,也成不了地,只能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平凡日子。
爱情和婚姻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的。爱情总会带有一点美好的幻想,有了憧憬才会有渴望走进婚姻的冲动,不是吗?
而婚姻,总会带有琐碎而真实的烟火气,婚姻之路也不会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变得平坦,它需要你屏气凝神的付出全部的精力去走完。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今天收到了一位年轻读者的留言,她叫袁芬芬,今年已经32岁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目前在一家公司里做财务工作。
芬芬和爱人的感情很稳定,因此她对于婚姻还停留在爱情的纯真幻想阶段,认为婚姻和爱情就是绝对融合在一起的,两者缺一不可。
芬芬的印象中,自己的父母都是很保守和中规中矩的人,从来没有在自己的面前表露出他们有多么爱对方。但是她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目睹了父母之间的一点一滴,感受到其实他们还是有爱的。
芬芬的爸爸是电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属没有工作。虽然母亲不上班,但是她绝对是家里缺一不可的人。芬芬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奶奶和姥姥在她出生前就都已经去世,她体会得最多的还是来自母亲的疼爱。
而父亲,每当他下班的时候,母亲总是先递上一条打湿的毛巾让他擦脸,等他坐下来,家里的小茶几上,冬天是一杯热茶,夏天是一碗绿豆汤。等父亲惬意的看完新闻联播,热腾腾的饭菜也已经上了桌。
父亲和母亲都是最普通不过的老百姓,芬芬从来没有听过他们对彼此说过一句表达过爱的话,但是她觉得有了几十年的夫妻情义,在他们那一辈人的心里,应该是不用表达出来也能体会得到的吧。
所以,芬芬在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一直以为他们是深爱着对方的。可是,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的所作所为,让芬芬感到不可思议,也动摇了她一直以来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芬芬的眼里,母亲是老实又本分的一个家庭妇女,虽然没有念过书和上过班,但是在感情上也是专一的,她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对着父亲高声说过话,也从来没见母亲抱怨过父亲什么。
可是——“为何我爸去世才2个月,妈就改嫁了呢?”
芬芬很困惑,她本来计划着,等母亲的情绪缓过来后,就和她商量来自己的家里一起同住,这样今后也方便她照顾母亲。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55岁的母亲,竟然飞快的和一位退休教师结了婚,还没有和她商量,等她知道的时候,两人把结婚证都领了。
芬芬说,母亲已经把父亲名下的房子过户给了她,母亲自己搬到那个对芬芬来说还是个陌生人的“叔叔”家里。那个人一辈子没有子女,母亲说能找到这样的再婚对象挺好的。
直到现在,她还处于震惊的情绪中不能平复下来。她不懂也不明白,母亲这么草率的再婚,是图了什么?
是自己不够孝顺?还是她对父亲的爱这么快就改变了?芬芬用自己三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来思考这个问题,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婚姻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根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有没有爱情就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在婚姻里有这三句话,作为成年人你必须懂:
儿女不是此生长久的依靠,伴侣才是。
人家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能够从年少无知牵手到白发苍苍,这也是婚姻赋予长寿之人最好的礼物。但若是中老年丧偶之人呢?难道他们就丧失了拥有老来伴的机会了吗?未必。
按照有些子女的想法,父母其中一人离世,把剩下的那一个接到家中养老就是最理想的方式。不可否认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出自一片孝心,可圈可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父母即便是到了中老年之后,依旧还存在着情感方面的诉求,而这,恰恰又是子女们的反哺之情所无法替代的呢?
芬芬的母亲不管是出自于哪种考虑,她迈出再婚这一步,其实都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子女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不可能把父母背在肩上过完下半辈子,而失去配偶的人,寻找到新的伴侣度过余生,在心理上也是一种归属和依靠。
爱情永远不会是一张长久的饭票,婚姻却可能让你衣食无忧。
这么说可能太残酷,但绝对是现实中存在的现象。爱情不能挂在嘴边当饭吃,可是一段脚踏实地的婚姻,却可能为你遮风挡雨。
芬芬的母亲是个家属,她自己都没有生活保障,那么就算跟着女儿生活,她内心可能也会是缺乏安全感的,可是,她再婚的对象却是个无儿无女,又有着退休工资的人,对她来说是再理想不过的伴侣,为什么不能抓住机会呢?
已经逝去的爱情,我们可以放在心中去缅怀,无人可以打扰。但是面对需要吃喝住行的人生,我们却无法纯粹的做到不食人间烟火,只靠精神和怀念就能度过余生。
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在婚姻里的运气永远不会太差。
无论你此生和谁结为夫妻,你都必须记住,你,才会是自己永远的主人。此生值得你去永远保持的一个好习惯,那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因为已经嫁作人妇,或者已为人母,就人云亦云,活在他人的思维里。你要时刻清楚你想要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也就是你将来想要过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
芬芬的母亲虽然丧偶,但是她依旧还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子女们所阻止不了的。无论再婚是对还是错,那毕竟都是她自己选择的路,也是她希望去走的一条路。
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固定在同一种模式里。总会有人跳脱出来,带着自己的风格去行事,譬如对待婚姻。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人的婚姻观会如此不同,却总是会有一男一女心甘情愿的牵手走进婚姻的道理。
爱过,并不代表就能相守一辈子,也并不代表人老了之后,就必须过着靠着回忆度过余生的日子。
人生很长,需要好好思考怎样去打磨自己的婚姻之路;人生苦短,失去眼前暂时的阳光并不可怕,一昧的缅怀在过去,你就要失去整个太阳了。
芬芬现在最该做的,就是放宽心胸,试着对母亲的改嫁抱着包容的态度去接纳、理解。毕竟,希望母亲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不是吗?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