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那上面所述的那種情況來說,當孩子犯錯之後,如媽當着客人的面批評他,還揪着她的耳朵,那他會感覺非常沒有面子。長期以來,它會進入一個消極的循環:父母批評和責罵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然後他們就可以擺脫責任。

曾經看到這樣一幕教育情景:

一個男孩渾身溼漉漉的回到家。家裏正有客人來訪,看到這種狀況,這位媽媽馬上就急起來了,揪起兒子的耳朵大聲喊道:“讓你不要去玩水,你偏偏去玩,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雖然被媽媽揪着耳朵,但男孩的身子卻一直向後縮,最後,他使勁掙脫了媽媽的手,一溜煙跑回自己屋裏去了。背後,傳來媽媽的嘆氣聲!

男孩對媽媽的教育不買賬,媽媽對孩子得教育感到力不從心,可以說,這樣的教育無疑就是無效的教育!

那麼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無效的教育呢?這還得從孩子這個羣體的兩個特徵說起。簡單來說,孩子這個羣體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一,好面子,愛較勁

就那上面所述的那種情況來說,當孩子犯錯之後,如媽當着客人的面批評他,還揪着她的耳朵,那他會感覺非常沒有面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身上那股“較勁”的勁頭就會被極大的激發出來。因此即使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也不會痛痛快快的改正。

二,越是批評越是反抗,孩子的逆反心理

面對孩子的犯錯,大多數家長通常的做法都是立刻批評、立刻懲罰。但是如果成人不給孩子冷靜思考的機會,上來就是批評責罵。那孩子不但不會知錯就改,而且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長久如此,這種知錯不改的行爲就會使孩子轉變成一種習慣。在這種習慣的影響下,孩子往往就會喪失反思自己的能力。

建議:給孩子反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面壁思過”

實際上,對於一般孩子來說,犯了錯誤之後,他們的內心都是會害怕、都會內疚,而且還會爲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的不便感到不安。而他們這種內疚和不安心理其實就是一種反思,當這種反思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他們就會對自己的錯誤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很自然地就會主動承認錯誤並且改正錯誤。

但面對孩子們的錯誤,如果我們立即批評或責罵他們,就等於把他們從內疚和不安中解救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想法:“不管怎樣,我因爲這件事受到了懲罰,下一件事與我無關。”。長期以來,它會進入一個消極的循環:父母批評和責罵自己的孩子,感到委屈,然後他們就可以擺脫責任。父母認爲孩子是壞孩子,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錯的,不改變。他們覺得父母不明白怎麼回事,越來越委屈。

面對孩子的錯誤,先不要去責問或者審問他們,而是先幫他們分析問題,讓孩子壯大內心那股代表理性的“勢力”,這樣孩子不僅會心甘情願的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還會養成理性思考的好習慣!

漁夫爸爸專注育兒知識的分享 —— 我們與孩子一起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