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秦朝是一個特別讓人感到奇怪的朝代。歷來略有歷史知識的人都對它的迅速強盛與迅速衰敗震驚不已。就像是一隻從森林裏衝出來的威風凜凜的老虎,人們還沒來得及欣賞它的雄偉風姿,老虎就突然倒地死掉了。事實上,秦朝的滅亡並非是短時間的事。這樣一個大帝國即使有胡亥那樣的人來折騰,憑藉慣性,它也能走得更遠。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後,一直激戰了兩年,秦帝國才宣告滅亡。
有人說,它的滅亡是因爲仁義不施;也有人說是因爲它的軍隊的主力在南方,北方的造反大軍才能屢屢得勝;還有人說,它的滅亡只不過是因爲趙高和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
帝國未來的光明與黑暗只在一線間,可它是如何走向黑暗的?
關鍵是什麼?無疑,秦始皇是中華民族的偉人,至少是帝制時代的偉大人物之一。
第一,他結束了戰亂紛爭的歷史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度集權的大一統帝國。第二,秦王朝的政治體制,實際上奠定了兩千年來中國封建政治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留下的遺囑並沒有錯,秦帝國以法立國,以法治國,走到他要死的那步時,已經舉步維艱。秦始皇在最後的時刻,或許悟透了這一點。即使他沒有悟透這一點,他把江山傳給扶蘇,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來,都是無可指摘的。秦朝疆域關鍵就在,這道遺詔能否順利地實現他的想法和價值。
他當時肯定沒有想到趙高會篡改遺詔,而趙高之所以敢篡改遺詔,貪慾之心是一個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秦始皇對扶蘇的態度。尤爲關鍵的是,趙高太瞭解秦始皇與扶蘇的一切。
對趙高篡改遺詔的事件,許多人都認爲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爲如果不是秦始皇把自己喜歡的小兒子胡亥帶在身邊,還有掌管印璽的趙高陪同,那麼,沙丘政變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即使發生,如果沒有象徵着皇帝權力的印璽,政變也不可能成功。這就給人一種錯覺,認爲趙高曾經被蒙毅審查過,險些喪命,所以他對蒙氏成員懷着很大憤恨,藉此機會來剷除蒙氏成員。這樣的分析結果就給人一種感覺:沙丘政變只是趙高個人的心血來潮、機詐權變的結果。
但無論是李斯還是趙高,都知道扶蘇與自己不是同路中人,扶蘇的那一套儼然是把百姓全部當做好人來指導。許多年後,我們知道了牧民之道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指斥不如指導。在李斯看來,倘若輔臣賣力,扶蘇肯定能成爲一位不可多得的治世帝王。但當他們看到秦始皇怒氣衝衝地將扶蘇趕到荒蕪的上郡時,他們就不對這個儲君抱有希望了,甚至都不想多看一眼,多想一想。趙高對扶蘇的瞭解還不僅限於此,他曾對李斯說,扶蘇孝心可鑑,父親讓他做什麼,他肯定會做。而對於蒙恬,趙高更是一語中的:他只聽皇帝的話。
所有這一切,都給了趙高篡改詔書的勇氣。
但這一切還不是最關鍵的,人心難測。一個人的性格並不可靠,人往往在危機來臨時,會做出逆於平時的行爲。趙高雖然對扶蘇與蒙恬的性格瞭解,但這並非是他敢篡改詔書的最根本原因。
最關鍵的還在於中國的暗箱政治,這一政治形式一直貫穿於中國帝制的始終。當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就跟趙高說:“這兒離咸陽還很遠,不是一兩天能趕到的。萬一皇上去世的消息傳開了,恐怕裏裏外外都會發生混亂,倒不如暫時保密,不要發喪,趕回咸陽再作處理。”
於是,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裏,關上車門,放下窗帷子,外面的人什麼也看不見。那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還很炎熱,爲了掩蓋屍體發出的臭味,他們還特地買了一大批鹹魚,叫大臣們在每輛車上都放一筐。就這樣,車隊周圍的鹹魚氣味,把秦始皇屍體的臭味掩蓋過去了……
如果我們假設,秦始皇死的消息被立即公佈,扶蘇還會自殺嗎?
帝國,從秦始皇開始,就註定了這種暗箱政治的存在的合理性。君主集權專制,秉承上天旨意治理天下,無論是什麼事都不希望百姓知曉。孔子所謂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帝王的行事儘可能地少人知爲最妙。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暫時的局勢,但弊端顯而易見。秦始皇的遺囑讓我們想到了一個遊戲,參加遊戲的第一個人偷偷地說給第二個人一句話,第二個人再把這句話傳給第三個人,以此類推。到最後一個人時,要他把那句話說出來,結果肯定不是第一個人說的那句。這是一種信息的單方面傳遞,即使是沒有惡意的傳遞都能發生問題,更何況是傳遞的人不懷好意呢!
事實上,秦始皇所創建的帝國是開天闢地第一遭,我們知道,在秦大一統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也正是因爲國家林立,疆域狹小,所以,任何一個君主,只要不是太昏庸,治理起國家來就並非是難事。在秦始皇之前,沒有人能統治這麼遼闊的疆域,人口如此衆多的國家,秦始皇心裏沒底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這件事就足以證明秦始皇對帝國未來(他死後)的走向並沒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他吞併天下後,曾召集羣臣說道:“古時五帝把位子禪讓給別人,三王卻是讓兒子來繼承自己的位置,諸位以爲如何?我該怎麼做?”
許多人都不敢應對,只有一人回答道:“五帝禪讓是因爲他們把天下當成了一個官職,三王玩繼承是把天下當成了自己的家(天下官,則禪賢是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故五帝以天下爲官,三王以天下爲家)。”
秦始皇聽了這一解釋,就仰天長嘆:“我德要比五帝高尚,我想玩禪讓,諸位有什麼人選嗎(吾德出自五帝,吾將官天下,誰可使代我後者)?”
講話的人嘲諷道:“陛下您行桀、紂之道,卻想行五帝之禪,怎麼可以呢?”
秦始皇險些就跳了起來,怒道:“你給我滾過來!敢說我是行桀、紂之道,解釋給我聽,如果不耐聽,殺你!”
那人就慢慢解釋道:“陛下您大興土木,把各地美女都招進後宮,又在驪山累死人命無數,依我之見,天下苦您久矣,即使您真想禪讓他人,弄得這樣半殘的天下,誰敢接受?”
秦始皇默然良久,嘆息作罷。
記載於《說苑?至公》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在秦始皇自己創建的大一統帝國面前,對未來江山之助的設計藍圖並沒有展開。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述秦始皇遺囑的前因後果,那就是,由於創建的帝國制度並沒有達到十全十美的完善程度,尤其是在挑選繼承人這方面,他更是沒有經驗,所以,秦朝由此走向死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