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宋仁宗是真心答应温成皇后,完全可以直接下诏,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宋仁宗回到宫中,温成皇后赶紧问宣徽使的事情。

宋仁宗当朝的时候,当时的贵妃,日后的温成皇后张氏,向他提了一个要求:“臣妾父亲早殁,娘家只有一个伯父。臣妾恳请陛下,给伯父一个宣徽使的官职。”

按照礼制,皇帝可以给外戚官职,但是后妃不能向皇帝索要官职。否则的话,就是“牝鸡司晨,家之穷也!”

一般的后妃,不敢向皇帝索要官职。温成皇后深得宋仁宗恩宠,所以就恃宠而骄,向皇帝索要官职。这下子,轮到宋仁宗犯难了。

宋仁宗贵为天子,给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一个宣徽使,倒也不难办到。问题的关键是,如果给张尧佐开了头,就怕别的亲戚效仿。

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太后(追封),嫡母是刘太后,慈母是杨太后。宋仁宗一个皇帝三个妈,三个妈的娘家都有人。

宋仁宗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如果宋仁宗给了张尧佐官职,三个妈的娘家人就会效仿伸手要职位。你说宋仁宗要不要给他们官职呢?

宋仁宗的正妻是曹皇后,如果宋仁宗给了张贵妃的娘家人官职,曹皇后的娘家人伸手要职位。宋仁宗要不要给皇后的娘家人职位呢?

如果宋仁宗给了张贵妃娘家人官职,苗妃、周妃、董妃也来替娘家人要职位。宋仁宗要不要给他们职位呢?

宋仁宗是皇帝,皇帝的亲戚多。给了一个亲戚职位,不给其他的亲戚职位,就把大多数亲戚得罪了。

从礼法上来讲,温成皇后提的这个要求,属于后宫干政,真的是很过分了。只要是宋仁宗脑子不糊涂,就不应该答应温成皇后。

包青天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温成皇后毕竟是宋仁宗最喜欢的女人,他不忍心直接拒绝温成皇后,就表面上答应了温成皇后的要求。如果宋仁宗是真心答应温成皇后,完全可以直接下诏,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

问题的关键是,宋仁宗是在跟温成皇后玩帝王心术啊。宋仁宗没有直接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而是把这个话题拿出来,与朝臣们一起讨论。

这种事情,明显不合礼法,拿出来讨论,肯定会遭到朝臣一片反对之声。包拯的反对之声最为激烈,包拯据理力争,喷了宋仁宗一脸唾沫星子。在包拯的反对下,张尧佐的宣徽使职位,自然是泡汤了。

宋仁宗回到宫中,温成皇后赶紧问宣徽使的事情。宋仁宗装作很生气的样子,怒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温成皇后看到夫君为了自己的事情,被包青天吐了一脸唾沫,以为夫君尽力了,不好再说什么。宣徽使的事情,只能是不了了之。

欧阳修雕像,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历史上的皇帝们,碰到亲戚们提出过分的要求,不想答应,又不好意思拒绝的时候,都会把大臣们抬出来当挡箭牌。李世民就是深谙此道的皇帝,他干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大唐开国之初,李渊册封了几十个族人为郡王。李世民称帝之后,觉得朝廷要养这么多王爷,实在是压力山大。李世民想废了亲戚们的王爵,就把大臣抬出来当枪使。

欧阳修修撰的《新唐书》记载,李世民问大臣们说:“朝廷册封这么多郡王,对国家有好处吗?(盖王宗子於天下,可乎?)”

大臣都是老油条,一听就知道李世民想干嘛。大臣们马上就吧啦吧啦,讲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条理由,引经据典列举封王太多的坏处。

李世民顺水推舟,说道:“我当皇帝,是为了造福百姓,不想麻烦老百姓养我的亲戚。(朕君天下以安百姓,不容劳万民以养己之亲。)”

李世民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把大臣抬出来当枪使,然后就坡下驴,推行削藩政策,把几十个亲戚的王爵撤销了。李世民这事办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得到了欧阳修高度赞誉。

长孙皇后薨殁之后,昔日的齐王妃杨氏,想上位当皇后。李世民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就表面上答应了她的要求。李世民去找魏征商量,结果被魏征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魏征是正史上有名的杠精,李世民找他商量之前,心里肯定知道他会反对。李世民找魏征商量,明显就是为了给杨氏一个交代。李世民的手法,跟宋仁宗拒绝温成皇后的手法,可谓是如出一辙。

顺便说一下:“我写这篇帖子,纯粹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教男人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付心爱的女人。大家对爱人要以诚相待,千万别学宋仁宗和唐太宗。”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新唐书》《宋史》。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版权公司签约,委托版权公司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未经授权转载者,版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