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诏,把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侯君集、张亮、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绘图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钦定凌烟阁功臣,有奖掖后进的意思。李世民通过褒奖二十四位功臣,来告诉大唐子民:“只要你们为社稷做出巨大贡献,就可以像朕的二十四功臣一样,绘图凌烟阁成为万世颂扬的英雄。”

历朝历代的大唐天子,先后增补了一百多位功臣进入凌烟阁,史称“后凌烟阁功臣”。唐朝宰相、楚国公上官仪,就是增补的凌烟阁功臣之一。把上官仪画像挂进凌烟阁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

上官仪出身并不高贵,但是碰到了科举兴起的好时代。贞观年间,上官仪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因此步入仕途。在贞观朝,上官仪主要从事文案工作,就是替李世民写稿子,因此并不十分显贵。

唐高宗登基之初,朝堂被长孙无忌、李绩(徐茂公)、于志宁、褚遂良、韩瑗、来济、高季辅、张行成等人占据。这些不是人,出身关陇贵族集团,就是瓦岗军旧部。上官仪不是关陇贵族,也不是瓦岗旧部,所以并不显贵。

唐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皇后,引发一场大地震。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关陇贵族,基本上被武则天杀光了。徐茂公、张行成、高季辅等瓦岗旧部,也因为年老善终。

关陇派完了,瓦岗派老了,必须有人顶上去。科举出身,兢兢业业的上官仪,就得到了唐高宗的圣眷,进入宰相班底。上官仪当宰相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当了八年皇后,有尾大不掉之势。

武则天严格管束唐高宗,不让唐高宗与其他嫔妃亲近。唐高宗憋了一肚子火,就找宰相上官仪诉苦。上官仪是正统的儒生,信奉圣人之道。上官仪极度反感女人干政,对武皇后一肚子意见。

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记载,上官仪听到唐高宗抱怨武皇后,就对唐高宗说:“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从社稷角度来讲,上官仪撺掇唐高宗废武皇后,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是,上官仪忘了,武皇后是唐高宗深爱的老婆。唐高宗娶武皇后,那是连自家三族都抛弃了。

咱们中国人,认为父族、母族、妻族最亲。唐高宗为了娶武皇后,灭了母族长孙皇后家族,灭了原配妻族王皇后家族,还清算了不少父族宗亲。为一人而弃三族,唐高宗为了武皇后,真的是不顾一切。

上官仪千算万算,就是忘了算唐高宗与武皇后的感情。上官仪在撺掇唐高宗与武皇后离婚的时候,有人把消息报告给武皇后。武皇后飞速到达现场,开启了一场温情脉脉的哭戏。

男人见不得心爱的女人哭泣,只要心爱的女人梨花带雨,男人就会被软化。唐高宗真爱武皇后,武皇后一哭,唐高宗就忘了武皇后的不好,就想着安慰武皇后。

上官仪拿着笔墨,正在那里草拟废后的诏书。唐高宗为了安抚老婆,决定出卖上官仪:“老婆啊,我就发了一下牢骚,没真想跟你离婚。都是上官仪上蹿下跳,非要撺掇我们离婚!”

这件事情,典出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原文是:“帝使草诏。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诉,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仪教我。后由是深恶仪。”

唐高宗和武皇后,毕竟是有感情的夫妻,他们很快就和好了。上官仪却因为撺掇唐高宗离婚的事情,被武皇后记恨上了。

大家要知道,但凡是武皇后记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那么牛逼,照样被武皇后整死。上官仪比长孙无忌,差了一个档次,肯定不是武皇后的对手。

上官仪最后的下场,是被整死了。上官仪死后,和褚遂良一起,因为“反武先锋”的身份,成了凌烟阁功臣。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新唐书》。

备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是《新唐书》作者欧阳修的故乡,本文配图全部拍摄于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景区。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版权公司签约,委托版权公司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未经授权转载者,版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护原创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