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很多家譜都有這樣的記載:**落業於或者葬於貴築縣谷池裏某某地,比如陳膽公,落業於貴築縣谷池裏五甲大小寨。 陳友諒葬於貴築谷池五甲地名羊子窩犀, 那麼我們查遍雲貴川的縣誌府志,也沒有查出這個谷池裏的地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漫漫道來:
老譜上所說的貴築縣谷池裏在縣誌或府志裏面沒有記載。閱讀《大清一統志》時,確發現了重要線索,一條“新貴縣谷池裏有魯納洞,三洞並列,可容千人”的這句話要入眼簾。
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穿青人居住地各個姓氏的地名記載,通過和幾位朋友的研究和辯論,最終確定了清鎮沙鵝的魯納洞就是新貴縣谷池裏魯納洞是也。同時也確定了谷池裏就是現在清鎮從東苗衝、簸籮,站街、犁倭、流長、沙鵝一帶。谷池裏,從各姓氏的族譜記載內容,谷池裏共分十甲,上五甲和下五甲(或前五甲和後五甲。亦有一甲、二甲、前三甲、後三甲、前四甲、後四甲、又四甲、五甲、六甲、七甲,共10甲之分),但這隻有族譜記載,沒有具體的史書記載,也沒有明確各個五甲所管轄之範圍。
爲進一步搞清楚谷池裏的範圍,我查閱了許多歷史古輯,現送上幾幅歷史地圖吧!相信讀者看後會對谷池裏的範圍有一定的瞭解:
1695年新貴縣改屬貴築縣,這裏也隨之更名爲貴築縣谷上裏和谷下里。
下圖是《貴陽府志》貴陽府城總圖部分
據史書《貴陽府志》等記載,這裏是貴築各里、平壩(安平)、清鎮、平遠(織金)等縣,貴築縣的一塊“飛地”。
下圖來源於《清代安順插花地研究》一文。
同時也按照貴築縣的行政慣例,沒有分甲,而是註明了谷上裏和谷下里的所管轄寨子,具體管寨見下面《清鎮縣誌搞》圖片。
但是這裏的人們都習慣謂之谷池裏著稱,所以老譜上也一直未變,這就導致我們姓氏文化和歷史文化地名對不上的原因。
再擴展一下,我們的族譜記載, 陳友諒葬於貴築谷池五甲地名羊子窩犀牛望月形,又曰:朝軒葬於貴築谷池五甲地名谷下里羊場大寨半坡。清鎮流長街上陳登發老人保存的《陳氏族譜》老譜記載,陳天銀老祖人,地名谷池裏五甲桃機寨。又有平壩陳朝富等人保管的《陳氏族譜》老譜記載,陳天銀,谷上裏地名桃雞寨。這就是谷池裏改爲谷上裏、谷下里的的直接證據。
從以上敘述可得出:新貴縣稱谷池裏時分爲十甲,1695年更名爲貴築縣後谷池裏隨之更名爲谷上裏和谷下里。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