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抗曹魏的主要力量還是孫權的東吳,劉備、諸葛亮也只是打下手而已。這個時候諸葛亮又派人去祝賀孫權,於是接着不久吳蜀聯盟又結成了,並且破天荒地寫了同盟的盟書。

三國是一個 亂世,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戰爭,各種勢力角逐。它們最終是以三國鼎立,曹魏、東吳、蜀漢三個國家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由於曹魏佔據中原,擁有北方廣袤的平原,人口、資源、經濟均超過東吳與蜀漢的總和,使得東吳與蜀漢不得不聯合起來,組成政治、軍事同盟,一起對抗北方的曹魏。
本文將通過吳蜀聯盟的興衰史,爲您解析背後三國勢力角逐的過程與規律,同時也與您一起欣賞一下,背後時隱時現的政治智慧。
第一次吳蜀聯盟
第一次吳蜀聯盟在赤壁之戰期間形成,也就是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伐吳,這個時候三國鼎立局面還沒形成,只有曹魏跟東吳穩定了。這一次吳蜀聯盟,確切地說是不準確的,應該說是孫劉聯盟纔對。因爲這個時候劉備勢力還沒崛起,也僅僅只是“借”到一個荊州,還非常弱小。順便說一下荊州原本不是東吳的,也不是劉備的,而是朝廷的,它其實是劉備從劉表那裏“搶”來的。對抗曹魏的主要力量還是孫權的東吳,劉備、諸葛亮也只是打下手而已。
史實中的赤壁之戰,不是像《三國演義》裏說的那樣,是諸葛亮、周瑜一起設計的火攻辦法;東吳也不需要借東風,因爲孫劉聯軍滿是乾草與油的船隻,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就可以燒曹操的船隻了。而曹操的敗因,是因爲他的士兵生病了,北方人不熟悉水戰,錯誤地將船用鐵鏈鎖起來,導致船被燒掉了,而後大軍不得不退到烏林,在這裏自相踩踏、還有這裏也被點着的緣故,使得曹軍死傷慘重,曹操不得不帶着殘軍撤退。
曹軍號稱八十萬實際可能只有三十萬,但這次可把曹操家底都打掉了,導致了之後很多年都沒恢復過來,以至於曹操在有生之年沒辦法再統一中國了。但這也爲之後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之後孫劉聯盟便開始進入了很長一段蜜月期,孫權不僅將妹妹孫夫人嫁給了劉備這個“49歲的老漢”,而且在劉備接下來的創業期間給與了不少幫助,使得劉備拿下蜀漢變得順利多了。劉備曾上表給漢獻帝,建議給孫權封侯,曹操雖然對他們兩家恨之入骨,但想想面子問題,礙於穩定需要,也就讓漢獻帝給他封了。劉備又繼續上表,給孫權徐州牧,曹操同不同意不知道,但孫權自己就給自己封了徐州牧了。可見孫劉兩家關係是多麼地好,宛如這難道是親家一般。
不過隨着劉備佔據蜀地,逐步崛起,情況就陡轉直下了。
第一次吳蜀聯盟破裂
吳蜀聯盟破裂,這事還得從“關羽大意失荊州”說起。不過在此之前,兩家之前就存在隱患與矛盾了。
第一個要點是孫夫人。
孫夫人跟劉備的婚姻純粹是一個政治安排。孫權方面是極想跟劉備結成長期聯盟的,但劉備卻不這麼想,因爲要長期對孫權的權力與慾望進行遷就,如同作繭自縛,這是劉備不願意的。不僅劉備不願意,他的創業班底,也十分提防這個孫夫人。根據《三國志*法正傳》引用諸葛亮的話,說劉備北邊有畏懼的曹操,東邊有忌憚的孫權,近處還有懼怕的孫夫人,怕生出變事。
第二個要點就是阿斗。
好在劉備開始的時候,還是需要孫權的支持的,也就忍着了。不過隨着建安十六年劉璋邀請劉備去打張魯,劉備將“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留在孫夫人身邊,而孫夫人竟然想帶着阿斗回孃家這件事,使得他們的矛盾激化了。孫夫人帶走阿斗是不是不懷好意我們不知道,但是這是很嚴重的政治事件。阿斗如果被帶到江東孫權那,就等於成了事實上的人質,這引起了劉備極大的反感,導致劉備開始提防東吳了。後面將荊州交給蜀漢二號人物關羽鎮守,也差不多是這個原因。
第三個要點是荊州本身的歸屬問題上。
雖然前面說了,荊州本來不屬於孫權,也不屬於劉備,但是在荊州七個郡中,劉備佔了四個,孫權佔了一個半,剩下的是曹操的。孫權認爲劉備是佔了大便宜的,所以才逐漸衍生出“借荊州”的說法,兩家的矛盾也從此慢慢激化了。
第四個要點人物在周瑜身上。
這個你一定想不到,周瑜其實在死之前是給孫權制定了一個了不起的戰略計劃,其一西征劉璋、張魯奪下益州、漢中等蜀地,再向北邊的馬超結援;其二北取襄陽,進迫曹操。你看着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這跟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不謀而合的。但是周瑜跟諸葛亮雖然英雄所見略同,但所效忠的對象卻不同。這個時候周瑜留給孫權的戰略大計,如果要實施,那劉備就是最大的絆腳石,死死擋在東吳西征的路口上。
從這裏也不難理解,孫權會在劉備逐漸得勢的過程中,開始對劉備越來越反感,也也爲之後荊州失和,埋下伏筆。
但可惜的是周瑜建議完之後就中箭瘡復發而死(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但因爲周瑜的死,以及劉備打敗劉璋奪得益州,準備在蜀地站穩腳跟的時候,孫權急了。
第五個重要的人物便是曹魏的影響,也是最後一個。
建安十九年孫權第一次對劉備翻臉,派呂蒙奪了劉備在荊州四個郡中的三個。其實這裏也是很巧妙的,孫權竟然還留了一個,這說明還是留有餘地的。
在益州的劉備意識到事態嚴重,趕緊讓關羽前去處理,跟魯肅、呂蒙打得你死我活。北方的曹操一看,高興極了,趕緊大肆招搖準備進軍漢中的張魯。這馬上就讓劉備頭疼了,出於對曹操的防備,他對孫權做出了讓步,荊州只留了一個郡,另外三個郡都給孫權了,這就是後面“歸還”荊州的情節,但其實是孫權硬搶,訛來的。雖然暫時和解,但其實關係已經僵了。
終於當曹軍再次向荊州襲來的時候,孫權這方的呂蒙等人再次破壞了吳蜀聯盟,並且害死了關羽。
吳蜀聯盟徹底決裂
當然了《三國演義》所說的劉備急衝衝地跑來向孫權爲關羽復仇,這個說法其實不準確。真正背後的原因是孫劉兩家的矛盾的激化,事實上劉備是先稱帝,再伐吳的。但這次劉備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也沒采納諸葛亮這一干謀臣的建議,太過於心急,企圖吞併東吳的想法不僅沒有得逞,還輸得一塌塗地,夷陵之戰輸得慘烈,將蜀漢初期的實力都打光了。以後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講這一期故事,這裏先不累述。
夷陵之戰之後,蜀漢虛弱,劉備也病死了,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李嚴。蜀漢的軍政大權也就轉到了諸葛亮、李嚴身上,他們對吳蜀聯盟有了新的看法。
第二次吳蜀聯盟形成
他們是更希望吳蜀聯盟更再次形成的,尤其是諸葛亮,他是一個很有眼光的戰略家,雖然東吳跟蜀漢有深仇大恨,但在國家利益面前,這些還是要忍讓與遷就的。而孫權方面,在夷陵之戰之後其實也曾後悔過,因爲在之後對抗曹魏的過程中,也一直不是很順利,這也讓他明白,需要盟友的重要性。
這個時候,蜀漢一次內亂,給兩家帶來了契機。在七擒孟獲那篇文章中我有提到過,蜀漢有四郡內亂,爲首的造反頭子雍闓把張裔押到東吳企圖討好孫權。但是諸葛亮很聰明,將危機轉成了契機,反而派人去跟東吳搞搞外交關係。沒想到正如諸葛亮所料,孫權答應了諸葛亮和解的請求,於是破冰行動開始了。
建興九年,諸葛亮發動了春天攻勢,拿下武都、陰平,極大鼓舞了孫權,便稱帝了。這個時候諸葛亮又派人去祝賀孫權,於是接着不久吳蜀聯盟又結成了,並且破天荒地寫了同盟的盟書。
在之後的幾次諸葛亮北伐過程中,孫權方面一直就給與呼應,配合得很好。比如很經典的孟達最後一次反魏歸漢的時候,東吳也派了援兵去了的,雖然是晚了。
這次同盟的形成,主要是兩家政權已經趨於穩定了,而曹魏又再度崛起,超過兩家總和,所以孫權這方對於結盟的意向也逐漸加強了。其實背後就是三國勢力的角逐,不得已吳蜀之間做出的選擇。
但不幸的是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吳蜀聯盟又開始衰弱下去了。
吳蜀聯盟再次衰弱
在諸葛亮之後的衰弱無非是三家的實力變化。
蜀漢方面,保守派限制了姜維等人的主戰派,北伐規模始終上不去,再加上姜維確實軍事能力不如諸葛亮,取得的戰果也不是太大。然後是常年窮兵黷武,蜀漢衰弱得很快,這使得東吳方面越來越不指望蜀漢了,配合程度也越來越小。
東吳方面不指望蜀漢,就自己跟曹魏硬剛,但在打合肥新城的過程中,輸得比較慘,漸漸地又生出偏安一隅的想法,因爲吳蜀聯盟再次衰弱。
曹魏方面司馬家逐漸掌權,很多政策都變了,比如西北方面初期、中期主要是防守爲主,嚴重拖垮了蜀漢的實力,而曹魏本身在飛速增長人口與經濟,吳蜀兩家跟他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三國之前的實力也開始不平衡了,曹魏逐漸有了一舉消滅另外兩家的實力。
之後便是曹魏滅蜀,西晉代魏,晉滅東吳,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故事,也沒 吳蜀聯盟什麼事了。
吳蜀聯盟因爲利益關係而產生合作,又因爲利益衝突而破裂,而後三國鼎立局勢穩定,又因爲制衡關係而再次結盟,最後又因爲兩家衰弱,曹魏壯大而再次衰弱,這些無不反映着三家勢力之間的糾葛,裏面的智慧也值得我們去思考與總結。在人與人相處或者商業活動中,根據形勢進行適當合作,能讓你獲得更好的發展。
不知道你對吳蜀聯盟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