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迎着周六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踏上了去往民勤的民武公路,一路上绿色的防沙屏障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经过大约90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这里——沙漠里的紫禁城”民勤瑞安堡”,许久以前,常听身边的朋友提及这里,当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还是被它的雄伟所震撼,不愧为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院,今天就让我们一览无余它的魅力。它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建成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是当时民勤县地方保安团团长,本县大富绅王庆云的私人庄院。

迎着周六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踏上了去往民勤的民武公路,一路上绿色的防沙屏障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经过大约90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这里——沙漠里的紫禁城”民勤瑞安堡”,许久以前,常听身边的朋友提及这里,当我真正站在它的面前还是被它的雄伟所震撼,不愧为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院,今天就让我们一览无余它的魅力。

瑞安堡俗称“王团堡子”,也有人把它称作“沙漠里的紫禁城”。它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建成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是当时民勤县地方保安团团长,本县大富绅王庆云的私人庄院。瑞安堡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安堡共有三进,分为大小八个院落,建成土木结构房屋140余间,主要有前院、中院、后东、西两院以及“月”字形院。

堡门上方中间有瑞安堡三个字,这是当时民勤县的县长高其畅为王庆云题写的,大家看瑞安堡的“瑞”书写很有艺术性,它是由五个山字组成的,有三山五岳之意,真是匠心独用。

整个庄院汇集中、西、南、北建筑风格,融军事防御、起居、游赏、园艺艺术为一体,见证了民国时期甘肃民勤,乃至西北边陲地区的民居建筑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参考价值。希望瑞安堡的真实存在让各位朋友或多或少的感受到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独特的历史韵味。

庄主王庆云生于1892年,是本地人。共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其中他和他的长兄王步云,比较有名气。王步云,系前清生员,学识渊博,任民勤县教育局长多年,颇有政声。1929年,民勤遭遇马仲英屠城,王步云为了保护学校师生惨遭杀害。县人为了纪念其兄长的功德,推荐王庆云做了教师,后来又举荐他做教育局局长,但他任职不到两年就自动离职了。当时正值国民党骑五师师长马步青初到河西,极需培植一批地方势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王庆云在武威赋闲,结识了国民党骑五师的军需处长李某,由李某推荐得以入选,并被提拔为师参谋,返回民勤后,担任军需采购站站长和第一行政区区长。1931年,民勤成立保安团时任团长。1951年在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王庆云被作为恶霸地主公审枪决,堡内物品被分给贫困老百姓,瑞安堡被收归国有。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3000多件民俗文物,大多是由民间征集而来,结合原有房间的大小和原始作用进行分类陈列展示,是民国年间百姓的生活痕迹。

来源:每日民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