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特别是古人更重视这种思想,但是道德经第五章却说老天不仁,这是为何?我们详细讨论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祭祀用品,我们在祭拜天地,祭拜过世的圣人,祭拜自己的祖先,都要准备一些祭品,表示我们的诚意,这不是搞形式,而是表达我们的诚意。

所以不必计较祭祀品的贵重,就拿草芥当成祭品去祭拜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诚意,而不是那个祭品,这个祭品非常有意思,在没有祭拜以前,它非常重要,不能乱动,不能搞脏了,可是祭拜完之后呢?

就不管了,随便就丢掉了,这叫自生自灭,而天地其实也是在让万物自生自灭,在教育孩子方面一样,在什么时候需要特别关注,什么时候就不要管孩子了?但是在不管的前面,是有一个前提的,什么前提?

就是在祭拜之前,是不能乱动不能搞脏的,也就是要先管,怎么管?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爱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离不开你,而是让孩子能够离开你,成为独立自主的自信的自己。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都是要体会天地之心的,如果圣人太仁慈了,就是不仁,这跟天地是一样的,让老百姓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好像圣人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圣人是一直存在,只不过百姓没有察觉到,以为圣人没有管他们,其实是不对的,不是圣人不对,而是百姓不对。

如果县城做了很多事情,让老百姓察觉到了,那圣人就要反省,因为你给老百姓带来了压力,你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还要人家来感谢你,这些在老子看来都是不自然的。

孩子在家的时候,如果因为父母是大人,什么事都替孩子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看起来是大人,实际上就是不仁,因为这样培养不出独立自主和自信的孩子,孩子该做什么事情呢?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当需要帮助的事情再寻求帮助,父母就做父母的事情。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就是以前生活做饭用的风箱,风箱看起来只是在那里,没有做事,其实他的作用很大,从这边把风推出去,从那边排出气来,就这样把火吹起来,风箱可以使火更旺,有了火就可以制铁,做不同的器物。

人类的进化就是从怎么样用火,怎么样制造器物开始的,火的产生起了很多的作用,但是风箱又好像没有做什么一样,用完就可以把它丢掉,风箱就像父母,火就像孩子,怎么样让火更旺,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感恩父母的孩子。

内心有感恩的人可以自我生发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其能力的发挥,内心有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他不仅自己幸福,还能给别人带去幸福的体验,内心有感恩的人是谦卑的,他会因为这种谦卑而不断向上成长。

风箱里面如果装满东西,就不是风箱了,因为它是一个空虚的东西,才有作用,因为空虚,气才能进得去出得来,所以叫不屈不缺,就是不枯竭的意思。

不管怎么用它始终可以发生作用,不动则已,一动就越生越多,发动的那一个动作就叫道冲,然后就不停地发生,老子就是希望我们从中去体悟如何做人,做父母也是一样。

如果你心里装了太多拥挤的东西,哪怕你吹出来的气,都让孩子无法忍受,又怎样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呢?还怎样让孩子有动力呢?

所以,父母的消极情绪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抵抗,反映在家庭中就是唠叨,怀疑,抱怨,讽刺,责备。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要把话说绝了,一个人讲话很肯定很绝对,最后就没有信用了,没问题,明天一定给你做好,最后没做好,这就叫多言。把话讲绝了,就是断了自己的退路,还不如守中,这个中不是中道的意思,这个中就是前面讲到的冲。

意思是让我们保持那个冲的功能,冲的功能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还是欲望管理

现在都不是这样做事了,都是用名、利、欲、知、来压垮自己,甚至还抱怨,这个世道越来越差,人类越来越辛苦,好像老天越来越没有眼,其实都是自己找的麻烦。

在孩子的问题上,你不仅自己一直在争名夺利,你还教孩子争名夺利,要买这个,买那个,要的多付出的少,到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所以说:不会爱,爱变害,幸福是一种平衡,平衡就是告诉我们“少私寡欲”。

在这个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取决于很多因素,也许是钱也许是名,而这两者都需要很好的管理,只有保持一种平衡,才是家庭幸福的秘诀,这个我们在后面再深入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