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兩句話在表達先輩的崇高精神的同時,還暗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兩句話開頭又以“先”“念”爲起字,巧妙地將先輩的名字“先念”嵌於之中,堪稱完美。但是,在絲綠庇護的八寶山,卻有一處特殊的墓葬,特殊就特殊在墓碑上——墓碑上沒有姓名與生平,只有24個字:“先下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

共和國第六屆主席,墓碑上沒有姓名,沒有生平事蹟,只刻下24字!


一提起八寶山,人們就會想到,它是是中國聲名最著、規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公墓地處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東部,長安街延長線路北,是建國後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能長眠於八寶山的,都是爲國爲民立下汗馬功勞的有功之人,目光掠過那一個個熟悉名字,心中就會湧起無限崇敬。

但是,在絲綠庇護的八寶山,卻有一處特殊的墓葬,特殊就特殊在墓碑上——墓碑上沒有姓名與生平,只有24個字:“先下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這24個字,是對墓主人一生的公正評說。“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天地同在;念人間之樂而樂,共日月齊光”兩句話在表達先輩的崇高精神的同時,還暗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兩句話開頭又以“先”“念”爲起字,巧妙地將先輩的名字“先念”嵌於之中,堪稱完美。

沒錯,這座特殊墓碑的主人就是曾爲共和國第六屆主席的李先念。李先念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9歲讀私塾,12歲起先後在家鄉和漢口學木工,1926年10月參加苦命,1927年11月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黃(安)麻(城)起義”。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達延安。1939年起歷任新四軍豫鄂獨立遊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率部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闢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多次挫敗日僞軍的“掃蕩”、“蠶食”和頑固派的軍事進攻。

抗戰期間,李先念建立了擁有上千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日本投降之後,他爲了配合解放區的作戰,跟敵人進行了多次激烈的鬥爭。在遭到重重包圍的情況下,他帶着部隊勝利突圍,化危險爲安全,這都是讓人敬佩的行爲事件。墓碑上不留生平、不寫事蹟,只用自己的戰功說話,憑自己的實力做事,這樣的先輩先賢,才更讓人敬佩。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