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认为《云别传》孤证不立,因为很多补充的内容包括''汉水之战'',在《三国志》中都没有记载。小编个人认为,''汉水之战''或许是存在的,但不会达到《云别传》中所记载的程度,否则很难理解《赵云传》本来就没有什么内容,还遗漏这样一场深刻体现赵云智勇方面的战役。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在《三国志》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这些重要将领合列一传,平心而论赵云能够得到史家和小说家如此的青睐,可以看出他确实是有些东西的。不过和关羽、张飞相比,那是拍马也赶不上。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关、张、马、黄都是四方将军,赵云则是一个杂号将军——翊军将军。


当然杂号将军不一定低,比如蜀汉的安汉将军或者加''大''的杂号将军,但是翊军将军并不在此列。加上《三国志》对赵云的记载实在简略,所以对赵云的争议非常大。多亏《云别传》的补充,比如''汉水之战''的记载,才让赵云勉强成为名将。而且《云别传》中还记载了赵云在政治、战略上的一些表现,更让赵云成为良臣这样一种形象。然而很多人质疑《云别传》的内容,认为是子孙溢美。那么这种质疑是否合理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孤证并不能彻底否定《云别传》

有人认为《云别传》孤证不立,因为很多补充的内容包括''汉水之战'',在《三国志》中都没有记载。不过仅从这一点来否定《云别传》的记载,也是非常武断的。众所周知《三国志》有一个缺陷就是记载简略,不仅没有《职官志》、《郡国志》这样的必备的资料,对一些人物的记载也非常缺乏,有些重要人物就压根没有个人传记,现在很多资料都是需要参考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引注的内容。


比如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卤城之战'',诸葛亮取得''甲首三千''的战绩,是来源于《汉晋春秋》(《三国志》中只有''卤城之战''中王平抵抗张郃的记载,没有记载结果);曹操进入中常侍张让房屋,有刺杀张让的嫌疑,是来源于《异同杂语》;曹操造五色棒打杀蹇硕叔父是来源于《曹瞒传》。


另外除了《三国志》以外,还有很多史料也是了解、研究三国历史的来源。比如''赤壁之战''的局部战役''浦口之战''来源于《汉末英雄记》;''荆州之战''后习珍誓死反抗江东集团的控制来源于《襄阳记》,这些都是孤证(可能小编才疏学浅,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换一个角度《三国志》的内容很多也是孤证,不过它是官方认定的正史而已。


裴松之在引用这些史料的时候,也或多或少进行一些自己的分析。比如《魏略》中记载的''阿斗流浪记'',裴松之完整地记载下来,但是很坚定地认为这是杜撰,不符合史实;对一些经常引用的史料和史学家,裴松之也是持否定态度,比如《世语》或者孙盛。《裴注三国志》中到处可见''臣松之以为''这样的字眼,来表明对自己对《三国志》以及引用内容的态度,但是对《云别传》却没有。说明裴松之本人对《云别传》是没有质疑的表现的。至少《云别传》在''补其阙''和''皆抄内以备异闻''的范围内。


《云别传》与《三国志》未有太大冲突

《云别传》中所载事迹,《三国志》中多不记载,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是归根结底《云别传》的内容没有与《三国志》发生太大冲突。《云别传》当中一些内容是《三国志》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云别传》中记载,赵云先投奔公孙瓒,后来因为兄长去世离开公孙瓒,等到刘备依附袁绍的时候才与刘备再次见面。《三国志》中仅记载赵云在公孙瓒处就依附于同为公孙瓒部下的刘备。清代学者何焯因此认为《云别传》内容不实,但实际上二者并无冲突。


《云别传》中记载刘备集团在当阳逃命的时候,赵云在后面保护刘禅,有人认为赵云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则说:''子龙不弃我走也。''这与《三国志》记载的''长坂坡之战''并无冲突。

《云别传》中记载刘备入川的时候,江东集团趁机派人接走孙夫人和刘禅,被赵云和张飞率军截回。这件事在《张飞传》、《赵云传》均为记载,不过在《先主穆皇后》引注的《汉晋春秋》中却有记载。


除了这些以外,《云别传》中还有''博望坡之战''后赵云为同乡夏侯兰求情;''益州之战''后赵云不受田产;''夷陵之战''前赵云反对东征被留在江州后方;诸葛亮一伐时赵云、邓芝被曹真击败,但赵云亲自断后,保持有序撤退等事件。这些事件虽无旁证,但都没有与《三国志》爆发冲突,不至于闹出''阿斗流浪记''那样的乌龙。


那么《云别传》中是否毫无''bug''呢?其实也是有的。第一是谥号的问题,《云别传》中对赵云''顺平''谥号的解释与《逸周书·谥法解》不符。不过这个倒是没有太大关系,谥法也是有改动的。比如《逸周书·谥法解》中并无''壮''这个字,而三国时期很多人的谥号就有''壮''这个字,比如关羽是壮缪侯;另外是赵云督江州一事。按《华阳国志》中记载,刘备集团第一个江州都督当为费观。这倒还算是一个冲突,但不足以完全否认《云别传》。


如何看待《云别传》

那么如何来看待《云别传》的内容呢?小编的态度就是与其他裴松之引注的,无法辨别真伪的史料一样,一视同仁。对于合理的、没有与正史产生冲突的地方,可以采信,以此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赵云这个人物;而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采取质疑态度。比如''汉水之战''的记载,为什么这样一场本该记载在赵云本传的战役却仅仅见于《云别传》呢?这就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


小编个人认为,''汉水之战''或许是存在的,但不会达到《云别传》中所记载的程度,否则很难理解《赵云传》本来就没有什么内容,还遗漏这样一场深刻体现赵云智勇方面的战役。要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情至今仍然有争议(''七擒七纵''至少还有《汉晋春秋》和《华阳国志》的记载),对赵云在''汉水之战''的表现的质疑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当然也有人坚持《云别传》的内容是史实,毕竟没有太严重的逻辑硬伤,符合大体的历史背景的脉络。这个当然也是合理的。在各种真伪难辨的史料中求同存异,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观点。

参考文献:《三国志集解》、《华阳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