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是第五战区各种杂牌部队加汤恩伯指挥的第20军团合力将第二军指挥的濑谷、坂本两个攻击支队击退,取得了抗战以来首个战役级的胜利。但台儿庄大捷后到徐州突围这段历史却很少被提及。中间是因为什么中国军队从“首个大捷”不得不转为“徐州突围”?

以前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认为是蒋介石得知台儿庄大捷后被局部胜利所陶醉,力图在徐州扩大战果,因而调来了大量精锐部队试图于日军进行决战。事实真的如此?

首先看到濑谷支队和坂本支队台儿庄败退后据守峄县,枣庄附近一带顽抗。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20军团虽然连日猛攻,但进展很小,而且损失很大。为此蒋确实向李宗仁发电希望”1、2日内将残敌歼灭。

“但是李宗仁作为指挥自己很清楚战况,遂复电蒋”连日攻击甚难成效,欲彻底消灭敌人,事实上恐难如愿“。并提出了避免阵地战,以运动战消耗敌之兵力,收到集小胜为大胜效果。蒋收电后也认为”机动攻势案甚妥,应速实施“。但到了4月17日,李宗仁却错误的判断形势,认为“台儿庄胜利已经激起日本国内反战运动”,而且又一次寄希望于“国际之观听”,因此在给何应钦,徐永昌等电报中希望“请委座集中所有力量争此一着”。

台儿庄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一年多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约5万人参战。最终,中方以约5万余人伤亡的代价,换得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的战绩。

大捷背后,数万人为之付出鲜血乃至生命。其中,有一支来自四川的军队,奉命守卫滕县,以区区三千人之兵力,迎战来犯的三万日敌。经过奋力厮杀,最终滕县陷落,这支三千人的部队仅有三百余人生还。

这支原本声誉不佳的“川军”,在四川省主席刘湘“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遗嘱鼓励下,从山西奔赴山东战场,抱定“牺牲一切,……以赎川军20年内战之罪愆”的决心,终于洗刷污名,赢得尊重。

对于川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如此评价:“该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对绝对优势之顽敌,独能奋勇抗战,官兵浴血苦斗达三日半以上,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使我援军得以适时赶到,战役中心之徐州得以转危为安,此为国牺牲之精神,不可泯也……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举国震惊。为共同对抗日本,时任四川省主席刘湘在同年8月7日到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当各方为战和争执不决时,刘湘力主抗战,并慷慨陈词。他说:“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时,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线川军将士每天升旗时,必同声诵读一遍刘湘遗嘱,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走在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中,当年激战的痕迹依旧可见。

曾作为指挥所的清真寺,尽管战后进行了修缮,但依然保留了当年战争的痕迹。外墙面上的弹孔密密麻麻,其中有一处却完好无损。据台儿庄清真寺管委会主任沙祥友介绍,原来的那部分墙面因弹孔密集已于1988年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移走,陈列在博物馆内。

“台儿庄大战时,这里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之一。中国守军就是在这里与日军展开七天七夜的拉锯战。”沙祥友说,现在的清真寺既是大战遗址的一处景点,也是穆斯林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古城中,记者看到了李敬善老人的故居,外面写着“台儿庄大战故事馆”。修缮后,这里现已成为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纪念园的一处景观。

“这里曾经是巷战最为激烈的地方。”说到巷战,李敬善老人情绪有点激动, “中国军队最后打赢了,一是地利,二是人和。”

不了解历史 很难了解现实

不了解现实 也很难了解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