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長文,送給那些總愛盯着孩子缺點看的父母,文章從父母只彌補孩子短板的後果,影響父母關注孩子優勢的因素,以及怎樣挖掘孩子的優勢和重要性幾方面展開,仔細看完,會有收穫。

要說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說的話,有一句必然上榜,那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對此一個小學生髮表了自己的心聲: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厲害的地方我沒有,可是我有天分的地方他也沒有啊,你們(父母)爲什麼看不到呢?

就像每次考試回家,即使考了99分,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也是爲什麼不是100 呢,那1分錯在哪裏了?而不是說你居然這麼厲害,學會了這麼多知識點。

是啊,在父母心中,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彷彿是理所應當,不好的地方纔是應該關注的,這樣孩子就可以更優秀。真的是這樣嗎?

1.努力就會成功,是善意的謊言

其實父母想通過彌補不足來讓孩子變更好的思路來自一個心理學理論:木桶理論,也被稱爲短板理論。

  • 說的是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想要桶裝更多的水,只有拉長最短的那條木板纔可以。

就像父母所認爲的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不重要,努力提高孩子的不足和短板才能讓他發展的更好。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一次採訪中說:努力就會成功,是善意的謊言。

他認爲這個世界沒有人不努力,爲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成功,是因爲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去努力纔會成功。

他的漫畫銷量超過了3000萬冊,2011年獲“金漫獎”終身成就獎。他說自己之所以畫畫這麼好,是因爲4歲就決定畫畫,父親知道後送給他一個小黑板,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繪畫生涯,而且只堅持做這一領域去堅持和深耕。

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努力,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只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時間長了,不足沒補上去,人卻變得自卑了。要想孩子變得優秀,就要找對方向,方向對了,努力纔有意義。

管理大師在研究了很多成功人士之後說:

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在彌補劣勢,卻不知從無能提升到平庸所付出的精力,遠超過從一流提升到卓越所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優勢,才能實現卓越。

教育,不是避短,更是揚長,父母是時候轉變思路,試試從孩子優勢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和培養孩子。

2. 什麼影響了父母看到孩子的優勢

在一次課堂活動中,我讓學生寫出至少3個優缺點,很有意思的是,大多數學生從缺點開始寫,很快寫完,好像3個還遠遠不夠。但是寫優點的時候就很困難,寫一個就要撓頭半天。

其實不止學生,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你問他你家孩子有問題問題,她絕對張口就來,如數家珍。你再問她你家孩子有什麼優點嗎,個數要和缺點一樣多,她絕對傻眼。

爲什麼父母總是被孩子的劣勢吸引,不能好好看看孩子的優點呢?心理學家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提到了4種消極的錯誤機制來解釋這一現象。

(1)選擇性關注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要求研究對象觀看一個短視頻,這個短視頻中有6個人,3個穿白色短袖,3個穿黑色短袖衫,研究對象的任務就是記住穿白色短袖組一共傳了多少個球。

實驗進行中途,一個穿大猩猩玩偶的人進入了畫面,面對鏡頭拍打胸脯,然後走出了畫面。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半的人根本沒有看到大猩猩!

是不是很喫驚?一個那麼與衆不同的毛茸茸的玩偶,居然沒有看到。

這是因爲人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裹着,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都關注,只會選擇一部分進行注意,這對人的生活是有好處的,但同時也有問題。人們可能會錯過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同樣重要。

父母下班回家的時候,可能看到家裏亂扔的玩具,大聲的吵鬧,卻忽略了孩子在遊戲中的快樂和興奮,更不會進一步發現在這之中孩子的興趣和優勢。

只有父母先認識到自己是有偏見的,纔可以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觀察和判斷進行調整和改變。

(2)負面偏見

與正面信息比,人們對負面信息有更大的敏感性,負面的信息更能激起人的關注,引發人的情感。

對父母來說,孩子的優勢遠沒有問題能激起他們的注意。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表現的好的地方反而是受關注最少的,如果孩子的不足和失誤,反而是父母最關心和在意的。

負面偏見在人的生存和發展中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用這種態度來關注孩子,只看到了孩子的差的一面,卻忽略他好的那面,得到的結果一點都不客觀,在此基礎上的教育更是偏頗的。

(3)投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於1894年提出了投射這一概念,說的是人爲了減輕自己的內心的不安或自我懷疑時,下意識把自己的弱點或不能接受的特質轉嫁到他人身上。

當父母看到孩子表現出某一品質就會很生氣,甚至火冒三丈,父母覺得是爲了幫助孩子,但更層次的原因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投射出的不被自己接納的特質,看起來上是對孩子發火,實際上是不接納自己的局面。

朋友安娜特別不滿兒子的一點是玩具被人搶走了一點都不着急,拿起手邊的其他玩具若無其事繼續玩起來。她覺得兒子太軟弱了,總是警告兒子下次再有人搶玩具一定有搶回來,可是好像一點用都沒有。

兒子沒反應,她倒是很沮喪。後來有一次聊起她小時候被搶玩具,她說自己膽小一句話都不敢說,內心卻充滿了委屈。這種感受就投射到了兒子的身上,但其實兒子並沒有多大的情緒,是安娜自己的問題而已。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只是在替父母背鍋而已,越智慧的父母,越知道那些是自己的問題,那些是孩子的。

(4)二元對立思維

莉·沃特斯認爲父母在發掘孩子優勢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二元對立思維:孩子要麼有優勢,要麼沒有。

孩子有的優勢很明顯,有的則沒有太明顯的特徵,只是尚待發現和培養。

還有一種是孩子優勢的表現方式可能是父母始料未及的,學會觀察和培養對父母來說就變得很重要了。

3. 怎樣發現孩子的優勢呢

說完了發掘優勢路上的攔路虎,接下來我們來看怎麼知道哪些是孩子的優勢,怎麼挖掘呢?作者提出了3個問題,回答好這3個問題就可以明確孩子的優勢在哪裏。

(1)我是否看到了孩子擅長做的事?

你家孩子是否在某方面表現出超出同齡孩子的學習、表現水平,如果有那你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孩子的優勢表現。

比如你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好,當其他孩子還在說短句的時候,她已經能用長句表達自己每天看到和聽到的事情。又或者他明顯運動能力要很多,跑步、跳繩等水平明顯比別的孩子好。

(2)我是否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激情?

當孩子處在優勢狀態下的時候,你會發現她充滿能量,激情滿滿,樂在其中,一點都不會覺得累。

如果她繪畫很有天分,當她畫畫的時候,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專注又自在,甚至畫了一下午的畫,她還是意猶未盡,這就是激情的表現。

(3)我是否看到了孩子經常做的事?

這裏也有3個小問題幫助父母回答,孩子在業餘時間願意做什麼,他多久會參與這種活動,他是如何看待這項活動的。

一般來說,孩子經常做的事是他們喜歡和擅長的,通過關注孩子的平常的表現,父母也可以找到答案。

對於真正的優勢來說,這3個回答應該形成一個完美的反饋迴路,孩子擅長會讓他感受激情,激情又會讓他在平時更喜歡做,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圖片來自《優勢教養》

各位爸媽一定要記住這張圖,這可以可以避免父母逼迫孩子進入一個看似優勢的領域,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很優秀,但對這項活動完全沒有激情,那可能並不一定是孩子的真正優勢。只有3者都具備,纔可以判斷孩子具備這方面的優勢。

4. 早早確定優勢,然後開始行動

拉斯洛·波爾加是一位匈牙利心理學家,他爲人所知是因爲他家有3個女兒,姐妹3人都被他培養成了世界象棋冠軍。

在大女兒3歲的時候十分活潑好動,但神奇的是,她有次翻出了家裏的國家象棋,居然安靜地坐下來觀察和研究,完全沉浸在造型各異的棋子形象和棋盤的佈局中。雖然只是把棋子當成玩具,但是波爾加夫婦堅信她對國際象棋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

大女兒喜歡象棋是自己的選擇,二女兒和三女兒的象棋入門之路可以說是老父親的計謀了。每次大女兒下棋的時候,他就把門關上,不讓兩個小女兒看。

兩個小女兒怎麼能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呢,發現大姐在下棋之後,他們覺得肯定很有趣,也主動要求加入,隨後在大姐的帶領下,三姐妹都在象棋的世界探索和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