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许是因为坐过牢,还差点被砍头这事,对郭解刺激很大,他出狱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干那些杀人的勾当,在老家定居下来,慢慢的,成为当地非常有名望,形象非常好,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土豪”。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郭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来谈,汉武帝为何要杀这样一个人。

清华大学历史学家秦晖先生在研究中国农民史时,曾有一番话,他的大意是说,那些土豪,或者地主,从来就不是农民的敌人,中国专制社会,主要也不是地主与农民的所谓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相反,历代专制社会表现出来的,往往都是官民冲突,官民矛盾。
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一代大侠郭解,以间接杀人案遭到朝廷通缉,最终被汉武帝下令旨处死,灭族。
汉武帝杀郭解这件事,非常值得研究,通过这个案子,可以解开两千年来秦制统治的秘密,以及皇权下的社会生态。
郭解这个人,最先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里。司马迁与郭解,不仅生活在同时代,他还见过郭解本人,所以他写郭解,写得非常的真实、生动、具体,这当然是因为史料非常充分的缘故。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郭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再来谈,汉武帝为何要杀这样一个人。
我归纳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郭解这个人:
一、 改邪归正,游侠变土豪
郭解出生在河内郡轵县,也就是现在河南济源市轵城镇一带。他父亲就是一个游侠,后来被汉文帝杀了。
郭解可能是遗传的缘故,受父亲影响很大,年少时,也是一个游侠,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比如掘人祖坟等等。我们都知道少年游侠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快意恩仇!一言不合,即拔刀相向。
郭解年少时,就是这样一个人,动不动就杀人,而且他杀的人,还不止一个两个。因为杀人,被官府抓过,也坐过牢,本来是要被砍头的。但他运气好,正好遇到皇帝大赦,被放了。
也许是因为坐过牢,还差点被砍头这事,对郭解刺激很大,他出狱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干那些杀人的勾当,在老家定居下来,慢慢的,成为当地非常有名望,形象非常好,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土豪”。
这里随便说下,司马迁把郭解归于游侠,是因为他年少时的行为,其实郭解中后期,已经不再是游侠,而是一个“土豪”。
游侠与土豪,是完全不同的。
游侠,包括游士,体现在一个“游”字上,是无根的,一般会依附于别人,或某股力量。而土豪,在一个“土”字,是有根的。
土豪往往是植根于本土,植根于家族,植根于地方,他们的力量,或影响力的来源,是自己土生土长起来的。
真正的土豪,与那些官绅,或权贵,是不一样的。官绅与权贵的实力来源,是来自官府,来自权力。当然也有一些土豪发展起来后,依附官府或权贵的,那是另一回事。
从郭解这人来看,他的中后期,是最典型的土豪,没有发现他有任何依附官府的行为与事实,相反,他其实是官府一直想打压收拾的对象。最后他出事,也是因为官府有意的打压。
郭解出狱后,为何能发展成一个土豪呢?他靠的,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土豪呢?再看下面两点就可以知道了。
二、 主持公道,以德报怨,深获人心
估计有一些朋友看到“主持公道,以德报怨,深获人心”这样的词语,居然用来形容一个土豪,会非常抵触,会觉得我简直是在胡说八道,会觉得不可思议,会根本不相信。
我其实很理解这些朋友,因为“土豪”一词,早已被污名化了,土豪简直就是坏人的代名词,一说到土豪,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欺男霸女,鱼肉乡里,恶霸地主,家里有水牢,养有很多打手,动不动就打人,打死你不商量,抢你的女人没商量……
但你不能把土豪这个阶层,全部当作坏人。事实上,我们按照社会常情和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相对于一些无产流氓者而言,土豪做起事来,往往会更有顾忌一些。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土豪在当地,有家有业的,而且他子子孙孙都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你觉得他会是那种把事做绝的人吗?反而是那些无产流氓者,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做事往往更肆无忌惮,更无底线。
多说无益,我们还是来看司马迁给我们留下的史料吧,让事实来说话,看看郭解这个土豪是怎样的人。
举两个事例:一是郭解的外甥被杀一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人杀了,他姐姐把儿子的尸体放在郭解出行的路上,意思很明显,就是以此来让郭解这个当舅舅的,为外甥报仇。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更何况杀的还是你堂堂郭土豪的外甥,这无论怎样,也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无论怎样,郭解都必须面对。于是,郭解就着手解决这事。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他一番调查了解后,发现自己外甥被杀,是咎由自取,是他自己做得不对,从而引发别人“情急杀人”的。郭解就自己将外甥安葬了,安抚好姐姐,也没有追究那个杀人者。
这件事在当地影响很大,想想看,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得人心呢?于是家乡的人遇到事情,都喜欢找郭解调教,因为大家都相信他,他的公信力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民间调解人”,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现在都还有。我老家,就有这样的人,他们都很受当地人尊敬。
第二件就是郭解以德报怨的事。郭解家乡有一个人,不知道是出于啥原因,也许是脾气不好,反正就是看不惯郭解,喜欢在郭解出行的时候,在路上故意羞辱郭解,表现出非常不礼貌的样子。
郭解的一个门客就想杀了此人。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他不仅制止了,了解到此人生活有困难后,还暗中尽力去帮助他。过了很多年,此人知道后,那是既惭愧,又感激啊。
三、 通晓人情世故,为人小心低调
郭解的影响力不仅非常大,还非常远,但他为人却非常小心、低调。而且此人真的是非常通晓人情世故,很会做人。
一次,洛阳有两家人闹矛盾,就去外地请郭解来做调教。郭解来后,把两家人的矛盾化解了,两家和好如初,很感谢郭解。
郭解却要求他们,千万别对外说是他来调解好的。并出了一个主意,叫这两家人要装着没有调解好的样子,等洛阳当地有名望的调解人来调解后,再表现出化解了矛盾的样子。
这个就不用多分析了,稍有生活经历的人就知道,郭解这样做,是因为啥。
郭解与官府,那就更是非常小心、非常低调了。司马迁写到:“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意思就是说郭解对人非常恭敬,与官府打交道时,更是很小心低调,不敢乘车进县衙门。
问题来了,通过上面所归纳的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郭解这人,如此的好,如此的得民心,如此的有名望,又如此的为人小心低调。那为何汉武帝要杀这样的人?
如果抽象地从理论上来说,恰恰就是因为郭解是个好人,如此的有名望,如此的得民心,所以才会被杀。这与我前面几期讲过的萧何自污保身,王翦带兵攻打楚国前向秦王要土地要金银、故意表现出极度贪婪,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如果具体点说,是因为郭解遭遇了汉武帝的“迁茂陵令”。所谓迁茂陵令,就是汉武帝下令,将全国凡家产三百万以上的家庭,全部迁往茂陵。
茂陵是啥地方呢?就是汉武帝的陵寝所在地。也就是让全国的富户迁去为他守陵。
这里有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就是汉武帝定的这个标准:三百万。
根据很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当时家产十万者,大致属于中产阶层。而三百万,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亿万富豪了。从被迁的人数,以及定的这个被迁标准来看,汉武帝时,百姓是真有钱啊,整个民间社会充满了活力。
但百姓有钱,并不是汉武帝的功劳,而是汉初,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重用黄老之学的结果。我在讲范蠡那一期曾讲过黄老之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那一期。这里就简单说下。
所谓黄老之学,其实就是道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运用。道家我们都知道,有个核心观点就是顺其自然,主张无为。运用到现实政治中,就是朝廷尽量少作为,尽量多放手。
用现在的术语,相当于“小政府”,政府的手不要总是到处乱伸。这样民间就有了活力,百姓自然就富有了。当初范蠡能够十年时间就把被打残的越国兴旺起来,就是用的这招。
我们都知道,自汉承秦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都是儒表法里,统治者绝大多数时候,使用的都是法家那一套帝王术。而法家设计的秦制,与黄老之学有一个根本的结构性冲突,这个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黄老之学是主张藏富于民的,民富则国强。但法家,刚好相反,法家最核心的观点是,国强民弱,民弱则国强。也就是,法家的强国之路,是通过弱民来达到的。
所以法家想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弱民的帝王术,什么愚民、贫民,贱民,甚至提出,不能让百姓有余粮,必须搜刮干净,留点口粮就行了。一句话,就是让百姓贫穷,低贱,愚蠢。那些强民,必须干掉,只留下弱民,这样皇帝就好控制了,想干啥就干啥,国家也就强大了。
纵观汉武帝时期,他一共发过多次迁茂陵令。他在怎样的情况下发这个迁茂陵令呢?
每次引发的具体原因不一,但归纳起来,其实也就两个主要原因:汉武帝缺钱和缺人的时候。
缺钱就要捞钱,缺人就要抓人。
但如果民间社会有活力,有力量,有强民,有富人,势必抵制你。怎么办呢?于是“迁茂陵令”,之所以把富户迁到京城附近的茂陵,一是为了集中控制,二是把你连根拔起,让你这个豪,离开你的那个“土”,你只能任朝廷宰割。
理解了这点,你也就能理解,为啥郭解其实家产远远达不到三百万,也被强迁了。根据记载,郭解家里根本没多少钱。那么为啥还要强迁他呢?因为他是土豪,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人。是法家眼中必须干掉的“强民”。
当时把郭解列入强迁名单的,就是当地的父母官杨县令。这位杨县令,可真是真正吃透了朝廷“迁茂陵令”精神的人。
正是因为这个“迁茂陵令”,拉开了郭解人生悲剧的序幕。引发他被杀被灭族的最直接原因,也和那个杨县令有关。
郭解被官府强迁后,有同情者为他抱不平,就去杀了这个杨县令,还把一个与官府同一腔调的儒生也杀了。这下郭解就不只是被强迁了,而是被关进了大牢。
刑部官员通过调查审理后发现,杀人这事,并不是郭解指使的,他也确实不知情,于是就想放了他。但这时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汉武帝动了杀心。
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孙弘。
这个公孙弘在我看来,是儒家开始法家化的典型人物,有机会一定要好讲讲。
公孙弘说,郭解不过是个平头百姓,却以行侠仗义的权谋手段笼络、蛊惑百姓,这次的杀人事件他虽不知情,但性质却比他亲自杀人更为严重,影响也更为恶劣 。应该以大逆不道之罪论处”!
政客就是厉害啊,这句话直接诛心,直接点明,郭解这是触及到皇权最看重的——专制权力不能分享这个最禁忌的点。武帝深以为然,点头应准。
让汉武帝动杀心的,除了公孙弘这句话,还有刑部在调查报告里写到的一个细节也起了催命符的作用——郭解一家被强迁临行前,轵城当地的百姓为郭解摆酒送行,大家伙随便一凑,就凑了一千多万钱赠给郭解,比当官的还排场风光。
郭解就这样被杀,被灭族。
所以经常会有某地土豪,或者某个庄主,带领当地的农民起来与官府,与朝廷抗争。
确实也有为恶一方的土豪,但这类土豪,往往都是依附于官府,或者权贵。说白了,这类土豪之所以为所欲为,其实还是因为依附于权力,除了应该法办这些作恶者外,最该追究的,是权力者的不作为,或者滥作为。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为汉武帝这样的专制君王辩护,说他那样做,也是为了国家的安稳,为了百姓好。这里我想多说两句。
首先,那个国家,并不是你的国家,是人家刘家的。另外,真的是为了百姓好吗?那样的安稳,究竟是谁的安稳?
专制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安稳。
事实上汉朝也就是这样,经过汉武帝几十年活生生的折腾,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虽有所谓的昭宣中兴,也无法挽回了。这大概也是汉武帝晚年时下罪己诏的原因。
但在他手中最终定型的儒表法里的秦制,却为历代王朝所继承。这是中国人的大不幸!悲哉!
以前上学时,读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读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实在理解不了。为啥兴,百姓也苦呢?其实看了郭解的遭遇,也就明白了。
因为那个兴,兴的不是你百姓,而是某个专制者。而且他兴的代价,是以让你愚,让你弱,让你贫,让你穷,让你贱为代价。
当土豪作为强民被干掉后,弱小的你,不苦才怪,而且你苦还不能叫苦。
以前叫苦也许还有人帮你说说话,现在,只剩下弱小的流沙一样的你,你就只剩下埋头苦了。
而且,记住,重复一遍,你还不能叫苦,叫苦也许会定你一个妄议朝廷罪。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