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許是因爲坐過牢,還差點被砍頭這事,對郭解刺激很大,他出獄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再幹那些殺人的勾當,在老家定居下來,慢慢的,成爲當地非常有名望,形象非常好,影響力非常大的一個“土豪”。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郭解,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然後再來談,漢武帝爲何要殺這樣一個人。

清華大學歷史學家秦暉先生在研究中國農民史時,曾有一番話,他的大意是說,那些土豪,或者地主,從來就不是農民的敵人,中國專制社會,主要也不是地主與農民的所謂階級矛盾、階級鬥爭,相反,歷代專制社會表現出來的,往往都是官民衝突,官民矛盾。
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代大俠郭解,以間接殺人案遭到朝廷通緝,最終被漢武帝下令旨處死,滅族。
漢武帝殺郭解這件事,非常值得研究,通過這個案子,可以解開兩千年來秦制統治的祕密,以及皇權下的社會生態。
郭解這個人,最先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遊俠列傳》裏。司馬遷與郭解,不僅生活在同時代,他還見過郭解本人,所以他寫郭解,寫得非常的真實、生動、具體,這當然是因爲史料非常充分的緣故。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郭解,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然後再來談,漢武帝爲何要殺這樣一個人。
我歸納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了解郭解這個人:
一、 改邪歸正,遊俠變土豪
郭解出生在河內郡軹縣,也就是現在河南濟源市軹城鎮一帶。他父親就是一個遊俠,後來被漢文帝殺了。
郭解可能是遺傳的緣故,受父親影響很大,年少時,也是一個遊俠,幹過好事,也幹過壞事,比如掘人祖墳等等。我們都知道少年遊俠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快意恩仇!一言不合,即拔刀相向。
郭解年少時,就是這樣一個人,動不動就殺人,而且他殺的人,還不止一個兩個。因爲殺人,被官府抓過,也坐過牢,本來是要被砍頭的。但他運氣好,正好遇到皇帝大赦,被放了。
也許是因爲坐過牢,還差點被砍頭這事,對郭解刺激很大,他出獄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再幹那些殺人的勾當,在老家定居下來,慢慢的,成爲當地非常有名望,形象非常好,影響力非常大的一個“土豪”。
這裏隨便說下,司馬遷把郭解歸於遊俠,是因爲他年少時的行爲,其實郭解中後期,已經不再是遊俠,而是一個“土豪”。
遊俠與土豪,是完全不同的。
遊俠,包括遊士,體現在一個“遊”字上,是無根的,一般會依附於別人,或某股力量。而土豪,在一個“土”字,是有根的。
土豪往往是植根於本土,植根於家族,植根於地方,他們的力量,或影響力的來源,是自己土生土長起來的。
真正的土豪,與那些官紳,或權貴,是不一樣的。官紳與權貴的實力來源,是來自官府,來自權力。當然也有一些土豪發展起來後,依附官府或權貴的,那是另一回事。
從郭解這人來看,他的中後期,是最典型的土豪,沒有發現他有任何依附官府的行爲與事實,相反,他其實是官府一直想打壓收拾的對象。最後他出事,也是因爲官府有意的打壓。
郭解出獄後,爲何能發展成一個土豪呢?他靠的,究竟是什麼?他又是怎樣的一個土豪呢?再看下面兩點就可以知道了。
二、 主持公道,以德報怨,深獲人心
估計有一些朋友看到“主持公道,以德報怨,深獲人心”這樣的詞語,居然用來形容一個土豪,會非常牴觸,會覺得我簡直是在胡說八道,會覺得不可思議,會根本不相信。
我其實很理解這些朋友,因爲“土豪”一詞,早已被污名化了,土豪簡直就是壞人的代名詞,一說到土豪,很多人腦海裏浮現的,就是欺男霸女,魚肉鄉里,惡霸地主,家裏有水牢,養有很多打手,動不動就打人,打死你不商量,搶你的女人沒商量……
但你不能把土豪這個階層,全部當作壞人。事實上,我們按照社會常情和生活經驗就可以知道,相對於一些無產流氓者而言,土豪做起事來,往往會更有顧忌一些。
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土豪在當地,有家有業的,而且他子子孫孫都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你覺得他會是那種把事做絕的人嗎?反而是那些無產流氓者,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做事往往更肆無忌憚,更無底線。
多說無益,我們還是來看司馬遷給我們留下的史料吧,讓事實來說話,看看郭解這個土豪是怎樣的人。
舉兩個事例:一是郭解的外甥被殺一事。郭解姐姐的兒子被人殺了,他姐姐把兒子的屍體放在郭解出行的路上,意思很明顯,就是以此來讓郭解這個當舅舅的,爲外甥報仇。
俗話說打狗還得看主人,更何況殺的還是你堂堂郭土豪的外甥,這無論怎樣,也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無論怎樣,郭解都必須面對。於是,郭解就着手解決這事。他是如何解決的呢?
他一番調查瞭解後,發現自己外甥被殺,是咎由自取,是他自己做得不對,從而引發別人“情急殺人”的。郭解就自己將外甥安葬了,安撫好姐姐,也沒有追究那個殺人者。
這件事在當地影響很大,想想看,這樣的人,又怎麼會不得人心呢?於是家鄉的人遇到事情,都喜歡找郭解調教,因爲大家都相信他,他的公信力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了。
其實類似這樣的“民間調解人”,在一些偏遠的地方,現在都還有。我老家,就有這樣的人,他們都很受當地人尊敬。
第二件就是郭解以德報怨的事。郭解家鄉有一個人,不知道是出於啥原因,也許是脾氣不好,反正就是看不慣郭解,喜歡在郭解出行的時候,在路上故意羞辱郭解,表現出非常不禮貌的樣子。
郭解的一個門客就想殺了此人。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他不僅制止了,瞭解到此人生活有困難後,還暗中盡力去幫助他。過了很多年,此人知道後,那是既慚愧,又感激啊。
三、 通曉人情世故,爲人小心低調
郭解的影響力不僅非常大,還非常遠,但他爲人卻非常小心、低調。而且此人真的是非常通曉人情世故,很會做人。
一次,洛陽有兩家人鬧矛盾,就去外地請郭解來做調教。郭解來後,把兩家人的矛盾化解了,兩家和好如初,很感謝郭解。
郭解卻要求他們,千萬別對外說是他來調解好的。並出了一個主意,叫這兩家人要裝着沒有調解好的樣子,等洛陽當地有名望的調解人來調解後,再表現出化解了矛盾的樣子。
這個就不用多分析了,稍有生活經歷的人就知道,郭解這樣做,是因爲啥。
郭解與官府,那就更是非常小心、非常低調了。司馬遷寫到:“解執恭敬,不敢乘車入其縣廷。”意思就是說郭解對人非常恭敬,與官府打交道時,更是很小心低調,不敢乘車進縣衙門。
問題來了,通過上面所歸納的這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郭解這人,如此的好,如此的得民心,如此的有名望,又如此的爲人小心低調。那爲何漢武帝要殺這樣的人?
如果抽象地從理論上來說,恰恰就是因爲郭解是個好人,如此的有名望,如此的得民心,所以纔會被殺。這與我前面幾期講過的蕭何自污保身,王翦帶兵攻打楚國前向秦王要土地要金銀、故意表現出極度貪婪,是同一硬幣的兩面。
如果具體點說,是因爲郭解遭遇了漢武帝的“遷茂陵令”。所謂遷茂陵令,就是漢武帝下令,將全國凡家產三百萬以上的家庭,全部遷往茂陵。
茂陵是啥地方呢?就是漢武帝的陵寢所在地。也就是讓全國的富戶遷去爲他守陵。
這裏有個細節非常值得注意,就是漢武帝定的這個標準:三百萬。
根據很多歷史學家的研究,當時家產十萬者,大致屬於中產階層。而三百萬,那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億萬富豪了。從被遷的人數,以及定的這個被遷標準來看,漢武帝時,百姓是真有錢啊,整個民間社會充滿了活力。
但百姓有錢,並不是漢武帝的功勞,而是漢初,尤其是漢文帝、漢景帝兩朝,重用黃老之學的結果。我在講范蠡那一期曾講過黃老之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那一期。這裏就簡單說下。
所謂黃老之學,其實就是道家思想在現實政治中的運用。道家我們都知道,有個核心觀點就是順其自然,主張無爲。運用到現實政治中,就是朝廷儘量少作爲,儘量多放手。
用現在的術語,相當於“小政府”,政府的手不要總是到處亂伸。這樣民間就有了活力,百姓自然就富有了。當初范蠡能夠十年時間就把被打殘的越國興旺起來,就是用的這招。
我們都知道,自漢承秦制後,兩千多年來,中國都是儒表法裏,統治者絕大多數時候,使用的都是法家那一套帝王術。而法家設計的秦制,與黃老之學有一個根本的結構性衝突,這個衝突是無法調和的。
黃老之學是主張藏富於民的,民富則國強。但法家,剛好相反,法家最核心的觀點是,國強民弱,民弱則國強。也就是,法家的強國之路,是通過弱民來達到的。
所以法家想出了一系列關於如何弱民的帝王術,什麼愚民、貧民,賤民,甚至提出,不能讓百姓有餘糧,必須搜刮乾淨,留點口糧就行了。一句話,就是讓百姓貧窮,低賤,愚蠢。那些強民,必須幹掉,只留下弱民,這樣皇帝就好控制了,想幹啥就幹啥,國家也就強大了。
縱觀漢武帝時期,他一共發過多次遷茂陵令。他在怎樣的情況下發這個遷茂陵令呢?
每次引發的具體原因不一,但歸納起來,其實也就兩個主要原因:漢武帝缺錢和缺人的時候。
缺錢就要撈錢,缺人就要抓人。
但如果民間社會有活力,有力量,有強民,有富人,勢必抵制你。怎麼辦呢?於是“遷茂陵令”,之所以把富戶遷到京城附近的茂陵,一是爲了集中控制,二是把你連根拔起,讓你這個豪,離開你的那個“土”,你只能任朝廷宰割。
理解了這點,你也就能理解,爲啥郭解其實家產遠遠達不到三百萬,也被強遷了。根據記載,郭解家裏根本沒多少錢。那麼爲啥還要強遷他呢?因爲他是土豪,是當地最有影響力的人。是法家眼中必須幹掉的“強民”。
當時把郭解列入強遷名單的,就是當地的父母官楊縣令。這位楊縣令,可真是真正喫透了朝廷“遷茂陵令”精神的人。
正是因爲這個“遷茂陵令”,拉開了郭解人生悲劇的序幕。引發他被殺被滅族的最直接原因,也和那個楊縣令有關。
郭解被官府強遷後,有同情者爲他抱不平,就去殺了這個楊縣令,還把一個與官府同一腔調的儒生也殺了。這下郭解就不只是被強遷了,而是被關進了大牢。
刑部官員通過調查審理後發現,殺人這事,並不是郭解指使的,他也確實不知情,於是就想放了他。但這時有一個人說了一句話,就是這句話,讓漢武帝動了殺心。
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孫弘。
這個公孫弘在我看來,是儒家開始法家化的典型人物,有機會一定要好講講。
公孫弘說,郭解不過是個平頭百姓,卻以行俠仗義的權謀手段籠絡、蠱惑百姓,這次的殺人事件他雖不知情,但性質卻比他親自殺人更爲嚴重,影響也更爲惡劣 。應該以大逆不道之罪論處”!
政客就是厲害啊,這句話直接誅心,直接點明,郭解這是觸及到皇權最看重的——專制權力不能分享這個最禁忌的點。武帝深以爲然,點頭應準。
讓漢武帝動殺心的,除了公孫弘這句話,還有刑部在調查報告裏寫到的一個細節也起了催命符的作用——郭解一家被強遷臨行前,軹城當地的百姓爲郭解擺酒送行,大傢伙隨便一湊,就湊了一千多萬錢贈給郭解,比當官的還排場風光。
郭解就這樣被殺,被滅族。
所以經常會有某地土豪,或者某個莊主,帶領當地的農民起來與官府,與朝廷抗爭。
確實也有爲惡一方的土豪,但這類土豪,往往都是依附於官府,或者權貴。說白了,這類土豪之所以爲所欲爲,其實還是因爲依附於權力,除了應該法辦這些作惡者外,最該追究的,是權力者的不作爲,或者濫作爲。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爲漢武帝這樣的專制君王辯護,說他那樣做,也是爲了國家的安穩,爲了百姓好。這裏我想多說兩句。
首先,那個國家,並不是你的國家,是人家劉家的。另外,真的是爲了百姓好嗎?那樣的安穩,究竟是誰的安穩?
專制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安穩。
事實上漢朝也就是這樣,經過漢武帝幾十年活生生的折騰,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雖有所謂的昭宣中興,也無法挽回了。這大概也是漢武帝晚年時下罪己詔的原因。
但在他手中最終定型的儒表法裏的秦制,卻爲歷代王朝所繼承。這是中國人的大不幸!悲哉!
以前上學時,讀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讀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實在理解不了。爲啥興,百姓也苦呢?其實看了郭解的遭遇,也就明白了。
因爲那個興,興的不是你百姓,而是某個專制者。而且他興的代價,是以讓你愚,讓你弱,讓你貧,讓你窮,讓你賤爲代價。
當土豪作爲強民被幹掉後,弱小的你,不苦纔怪,而且你苦還不能叫苦。
以前叫苦也許還有人幫你說說話,現在,只剩下弱小的流沙一樣的你,你就只剩下埋頭苦了。
而且,記住,重複一遍,你還不能叫苦,叫苦也許會定你一個妄議朝廷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