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从顺治12年开始就发布海禁,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以为这样就可以保国安民,让政权稳固,一直以天朝自居,以井底之蛙的姿态藐视世界,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仅洞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把清政府这个纸老虎打出原形。
此后,清政府得了恐洋症,逢洋必败,割地求和,狼狈不堪,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眼看着就要寿终正寝。列强也纷纷唱衰清政府,觉得清王朝撑不了多久了。
可是叫人奇怪的是,尽管它内外交困,步履维艰,可是满清这艘风雨飘摇的破船还是摇摇晃晃,从1840年开始算起,硬挺了70多年,才慢慢倒下。
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不是偶然的,其中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大部分列强不愿意清王朝灭亡。
当时列强虽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明白了大清不堪一击,是个不折不扣的纸老虎。但英法和美国并没有把中国当作殖民地的打算。
因为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而且中华民族向来是不屈不挠,非常有骨气,不是随便就可以臣服的。
不管是英国、美国或者是法国、德国,他们独自瓜分中国,缺乏实力和勇气,而列强之间又不是铁板一块,彼此勾心斗角,甚至也没有如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有"瓜分"中国土地的想法。
他们发起战争的理由和借口,是满清皇帝不守国际法则,不懂规矩。他们入侵中国的目的是通过战争逼迫满清政府打开门户,跟中国通商,进行自由贸易,掠夺中国的资源,赚取真金白银。
列强还有一个共识,虽然满清腐败、野蛮、专制,但它们不但不想把中国当作殖民地,也没有推翻满清政权的打算。
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哪个人或哪个组织有威望和能力能取代大清政权,曾国藩、李鸿章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才华;如果扶植一个傀儡,中国肯定会陷入内乱。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不符合列强的利益。
所以,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也没有扶植傀儡政权,而是仅仅要求慈禧跟他们签订城下之盟,赔款割地了事。
二、列强对俄日的制约。
列强是一丘之貉,但列强的战略思想是不同的。
沙俄跟日本是列强中最残暴、最贪婪的,他们对中国的土地索取无度。沙俄巴不得把中国全部吞并,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也是路人皆知。但沙俄无论怎么凶残,都不敢为所欲为,因为英法跟美国不允许它贪得无厌,他们就像一伙强盗,强调平均分赃。如果沙俄吞下了太多,其它列强就会觉得不平,就无法容忍,就要出面干涉。
而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跟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能相比。在清末的时候,日本不具备独吞中国的实力,也不能不顾忌列强的感受,无视他们的存在。
而清朝政府也不是傻子,每当受到沙俄和日本欺负的时候,赶忙让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为了抗俄就拉拢日本,为了防日再怀柔沙俄,在列强之间玩平衡,以夷制夷。虽然这样做效果有限,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满清的合法性。
清政府虽然是少数民族对多数人口民族的征服和统治,但清朝统治者很善于搞洗脑和民族融合,把自己打扮成汉人的拯救者和同路人。正常意义上说来,大家都承认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正朔。
有的民族善于记仇,有的民族喜欢遗忘。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成功洗脑,汉人(孙中山的革命党除外)已经把爱新觉罗氏的清王朝当作合法政权,早已忘记扬州三屠和嘉定十日,汉人精英无不以为效忠朝廷为荣,因为不为大清效忠就没有办法取得功名利禄。
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李鸿章、袁世凯,他们都把清朝统治者当作唯一的主人,甘愿接受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维护满清统治鞠躬尽瘁,为清朝皇帝肝脑涂地。
也正是由于汉人官僚集团的拼命维护,清王朝的政权才得以苟延残喘,在内外交困中延续了70多年。
四、满清统治者的政治手腕高明、末期新政也有效果。
清政府野蛮、落后,但清朝统治者却不愚蠢。他们知道,八旗子弟已经堕落,指望他们已经无法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能用汉人统治汉人,才可以长治久安,让江山永不变色。
于是,他们对汉人精英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方针,不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在重用湘军的时候,又扶植起淮军;在李鸿章崛起的时候,又扶植袁世凯。让这些走狗们相互制约,互相争宠,互相挖墙脚,这样他们就不会联合起来对付大清。
所以,到了清末,即使军队都被汉人军阀控制,但都无一例外对大清效忠,没有一个人敢生二心。如果一个人敢造反,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很少有人了解的事实是,清王朝的末期,尤其是实行新政以来,由于社会相对稳定,最后几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十几,可谓是上演了经济奇迹。假使慈禧太后晚死十年,虽然清王朝的灭亡仍然是很难更改的事实,但续命十余年也绝非难事。
综合上述原因,清朝政府这艘破船,即使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还能死而不僵,混到了1912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