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從順治12年開始就發佈海禁,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以爲這樣就可以保國安民,讓政權穩固,一直以天朝自居,以井底之蛙的姿態藐視世界,
1840年的鴉片戰爭不僅洞開了中國的大門,也把清政府這個紙老虎打出原形。
此後,清政府得了恐洋症,逢洋必敗,割地求和,狼狽不堪,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眼看着就要壽終正寢。列強也紛紛唱衰清政府,覺得清王朝撐不了多久了。
可是叫人奇怪的是,儘管它內外交困,步履維艱,可是滿清這艘風雨飄搖的破船還是搖搖晃晃,從1840年開始算起,硬挺了70多年,才慢慢倒下。
很多人對此大惑不解,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不是偶然的,其中有着深層次的原因。
一、大部分列強不願意清王朝滅亡。
當時列強雖然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明白了大清不堪一擊,是個不折不扣的紙老虎。但英法和美國並沒有把中國當作殖民地的打算。
因爲中國實在是地大物博,幅員遼闊,而且中華民族向來是不屈不撓,非常有骨氣,不是隨便就可以臣服的。
不管是英國、美國或者是法國、德國,他們獨自瓜分中國,缺乏實力和勇氣,而列強之間又不是鐵板一塊,彼此勾心鬥角,甚至也沒有如某些歷史學家所說的,有"瓜分"中國土地的想法。
他們發起戰爭的理由和藉口,是滿清皇帝不守國際法則,不懂規矩。他們入侵中國的目的是通過戰爭逼迫滿清政府打開門戶,跟中國通商,進行自由貿易,掠奪中國的資源,賺取真金白銀。
列強還有一個共識,雖然滿清腐敗、野蠻、專制,但它們不但不想把中國當作殖民地,也沒有推翻滿清政權的打算。
因爲在他們看來,在當時的中國沒有哪個人或哪個組織有威望和能力能取代大清政權,曾國藩、李鴻章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才華;如果扶植一個傀儡,中國肯定會陷入內亂。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不符合列強的利益。
所以,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並沒有繼續擴大戰果,也沒有扶植傀儡政權,而是僅僅要求慈禧跟他們簽訂城下之盟,賠款割地了事。
二、列強對俄日的制約。
列強是一丘之貉,但列強的戰略思想是不同的。
沙俄跟日本是列強中最殘暴、最貪婪的,他們對中國的土地索取無度。沙俄巴不得把中國全部吞併,日本對中國的野心也是路人皆知。但沙俄無論怎麼兇殘,都不敢爲所欲爲,因爲英法跟美國不允許它貪得無厭,他們就像一夥強盜,強調平均分贓。如果沙俄吞下了太多,其它列強就會覺得不平,就無法容忍,就要出面干涉。
而日本作爲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實力跟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根本不能相比。在清末的時候,日本不具備獨吞中國的實力,也不能不顧忌列強的感受,無視他們的存在。
而清朝政府也不是傻子,每當受到沙俄和日本欺負的時候,趕忙讓英美等國出面調停,爲了抗俄就拉攏日本,爲了防日再懷柔沙俄,在列強之間玩平衡,以夷制夷。雖然這樣做效果有限,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滿清的合法性。
清政府雖然是少數民族對多數人口民族的征服和統治,但清朝統治者很善於搞洗腦和民族融合,把自己打扮成漢人的拯救者和同路人。正常意義上說來,大家都承認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正朔。
有的民族善於記仇,有的民族喜歡遺忘。
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成功洗腦,漢人(孫中山的革命黨除外)已經把愛新覺羅氏的清王朝當作合法政權,早已忘記揚州三屠和嘉定十日,漢人精英無不以爲效忠朝廷爲榮,因爲不爲大清效忠就沒有辦法取得功名利祿。
從曾國藩、左宗棠,到李鴻章、袁世凱,他們都把清朝統治者當作唯一的主人,甘願接受清政府的統治,而且爲維護滿清統治鞠躬盡瘁,爲清朝皇帝肝腦塗地。
也正是由於漢人官僚集團的拼命維護,清王朝的政權才得以苟延殘喘,在內外交困中延續了70多年。
四、滿清統治者的政治手腕高明、末期新政也有效果。
清政府野蠻、落後,但清朝統治者卻不愚蠢。他們知道,八旗子弟已經墮落,指望他們已經無法維護自己的統治,只能用漢人統治漢人,纔可以長治久安,讓江山永不變色。
於是,他們對漢人精英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方針,不把所有的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在重用湘軍的時候,又扶植起淮軍;在李鴻章崛起的時候,又扶植袁世凱。讓這些走狗們相互制約,互相爭寵,互相挖牆腳,這樣他們就不會聯合起來對付大清。
所以,到了清末,即使軍隊都被漢人軍閥控制,但都無一例外對大清效忠,沒有一個人敢生二心。如果一個人敢造反,一定會成爲衆矢之的。
很少有人瞭解的事實是,清王朝的末期,尤其是實行新政以來,由於社會相對穩定,最後幾年的年經濟增長率平均達到了百分之十幾,可謂是上演了經濟奇蹟。假使慈禧太后晚死十年,雖然清王朝的滅亡仍然是很難更改的事實,但續命十餘年也絕非難事。
綜合上述原因,清朝政府這艘破船,即使內外交困、風雨飄搖,還能死而不僵,混到了1912年。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