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個比方,歷史課上要考“鴉片戰爭”相關知識,年代、涉及到的人物、簽訂的條約,造成的影響等等,看過相關史料或電影的學霸,大腦中會自動浮現那些場景,記起來就輕鬆容易。學渣和學霸之間,差的可不只是努力,瞭解底層原因,家長才能知道從何處插手孩子學習,孩子也才能夠及時彌補逆襲。

文|祕籍君

這世上的人若按性別算,分男人和女人;若按擁有財富算,分窮人和富人;但若按曾經或現在或將來的學習成績算,又分爲學渣、學中和學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每個長大成爲父母的人,都曾經是學渣、學中或學霸,每個即將或者已經邁入校門的孩子,也將要或正在扮演這三個角色。 長大了的成年人當中,有着父母身份的人都希望自家孩子是學霸;沒當父母的成年人,提起以前的校園經歷,心裏也少不了“爲什麼我沒能成爲學霸”的遺憾。

那麼,學渣和學霸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裏?他們之間隔着的,只是厚厚的試題卷子和披星戴月的努力嗎?如果真是這樣,爲什麼還有那種“平時上課睡覺,考試照樣拿第一”的學霸?

學渣和學霸之間,差的可不只是努力,瞭解底層原因,家長才能知道從何處插手孩子學習,孩子也才能夠及時彌補逆襲。

背景知識欠缺導致理解能力有差距

不知道大家有沒發現,班裏的學霸們通常背景知識很豐富,什麼名人典故、朝代逸事都能知道一二。這樣的背景知識看似無用,其實對提高學習理解能力特別有幫助。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爲了避免思考而存在的。它對舊知識信手拈來,對新知識卻覺得格外喫力,有種本能的牴觸。如果腦袋裏多存些背景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大腦纔會“靈光一閃”,覺得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裏見過,從而學習起來有興趣,理解起來也更省力。

打個比方,歷史課上要考“鴉片戰爭”相關知識,年代、涉及到的人物、簽訂的條約,造成的影響等等,看過相關史料或電影的學霸,大腦中會自動浮現那些場景,記起來就輕鬆容易。對於沒有看過相關史料的人,那些知識就是一堆枯燥的數字和拗口的語句罷了,幹嚼咽不下去。

由此可見,想要拉近和學霸的距離,家長就要從孩子的興趣入口,讓孩子通過紀錄片、書籍和其它形式多開眼界,多積累關於地理、人文歷史、藝術、生物等等“雜七雜八”的知識。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就像四通八達的蜘蛛網,只要網織得足夠大,落在上面的任何知識點就像昆蟲一樣,會被輕而易舉地get到。要知道,知識是可遷移的。

跟學霸相比,學渣當然更缺乏努力

學渣想要超越學霸,需不需要曠日持久的努力?當然需要。學霸看似學習起來毫不費力,那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他們通過題海戰術大量刷題,早已在腦海中建立了有效的解題模型,同時摸清了出題套路,甚至能夠看到幾何題就知道在哪畫輔助線,自動化地輸出答案。

而學渣呢,很可能連基本的數學概念還沒搞明白,幾何定律都沒記全,更別提拿這個定律去推導、演算,像學霸那樣進行更高級的推理了。

學霸看似學習毫不費力,說不定在偷偷努力

因爲被冠上“學霸”“神人”頭銜,班裏的優等生更希望別人覺得他們是因爲“聰明”而出衆,而不是靠努力才得第一。於是,他們會有很多迷惑性動作,比如課堂上睡覺,課下偷偷用功努力。我就記得很清楚,初中時班裏一個“理科怪才”曾在班裏叫囂“視考前複習如糞土”,結果被人揪住大半夜還在廁所裏就着昏黃的燈光看書。

學渣們想要向學霸看齊,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同時還要多刷題,通過熟悉題型讓思維變得更高級。大腦從記概念等低級思維中解放出來後,就有餘力去處理更復雜的問題了,而且,“刻意練習”永遠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以上說法,你覺得對嗎?

-----------------------

關注【育兒祕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