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不說有錢沒有,單單能夠通知到各地的清軍這個時間,恐怕兩個鴉片戰爭都打完了。清朝其實從乾隆開始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任何一個王朝的末期,其實問題都是多多的,就像明朝一樣,崇禎朝的明軍,就是打不過農民軍和清軍,這絕對不是武器裝備的原因。

鴉片戰爭,對於中國的歷史影響非常深遠。這場戰爭使得清朝打開了大門,西方列強接踵而來,中國一步步淪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但關於鴉片戰爭中清軍的表現,實在是令人意外。八旗兵和綠營確實失去了往日的雄風,但畢竟人數衆多,遠不是英軍那區區數千人可比。雖然武器裝備上明顯差於英軍,但這個差距遠沒有到不可一戰的地步,也並非沒有任何勝算。


那麼爲什麼清軍連數千英軍都打不過,難道是被洋槍洋炮嚇破膽了?

經常有人說,大清上百萬軍隊,爲什麼打不過數千英軍呢?就算武器不如人,耗也能耗死這些人。


然而我們想想,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是從海上來的,封鎖了廣州、廈門等地的海面。而英國人也並沒有戀戰,直接沿海北上,在攻佔了定海後,直接來到了天津大沽口。

這個時候道光內心就已經開始動搖了,但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道光非常不滿,這個時候道光才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爲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


可惜戰局不利,清軍接連大敗,雖然清朝的反抗始終都在,但怎奈英國軍艦動不動就北上,這讓朝廷非常害怕。

但是朝廷也知道,不可能派遣更多的軍隊了,更不可能舉全國之力對付英軍。先不說有錢沒有,單單能夠通知到各地的清軍這個時間,恐怕兩個鴉片戰爭都打完了。要知道當時可沒有電話、電報,這個過程非常長。所以就算朝廷想,也不可能有百年軍隊對抗數千英軍。


即便如此,兩軍相比,清軍的數量也絕對有幾十萬,這還不算各地的百姓。

一場戰爭的結局,並不單單是從數量上決定的。歷史上我們知道有着太多的以少勝多的案例了,所以鴉片戰爭的失敗,肯定是另有原因。


其實清朝是有火器的,這一點不可否認,只不過在清初的時候,應用的比較廣泛。但是隨着清朝取而代之,統治者又回到了以往“馬上取天下的”的落後理念,所以鴉片戰爭時的清軍仍然使用的是舊制火器。

即便如此,也不是全軍裝備,在八旗和綠營中還只是少數部隊。所以從效果來看,肯定遠遠不如英國人的洋玩意。


但這種東西也並非什麼稀罕物,不至於嚇破膽,只不過確實打不過。

清朝其實從乾隆開始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任何一個王朝的末期,其實問題都是多多的,就像明朝一樣,崇禎朝的明軍,就是打不過農民軍和清軍,這絕對不是武器裝備的原因。明朝的火器遠比清軍要多,但清軍也不至於嚇破膽,甚至還在戰場了繳獲了很多,反而用來對付明軍。


我們只能說,一路走下坡路的清朝,方方面面開始衰落了。

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瀰漫着享樂苟安,貪污腐化氣息。政治都是如此,更何況軍隊呢。八旗和綠營長期的長時期養尊處優,懶於訓練,軍心渙散,根本沒有戰鬥力。


這樣的軍隊難道裝備好了,戰鬥力就提升了?在晚清不斷地軍事改革中,大量的新軍早已裝備了先進的武器裝備,但甲午戰爭、庚子國難還是阻擋不了侵略者的腳步。

所以說,一場戰爭的失敗,還得從根源上找問題,重點肯定不在於此。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在於英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而清朝還是農業文明,在這種情況下,洋槍洋炮遠勝於大刀長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