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要多想你的产品好处的对立面,你功能多,意味着故障率多,也意味着投诉多,这在创业初期未必是好事,我给他举例,其实很多人照顾卧床的老人,最烦恼的就是需要帮老人抱起来移动身体。所以现在很多人建议我把十英尺早餐柜做得如何如何智能,都被我否了,非但不更加智能,相反,我还希望更加不智能,比如只要有60℃恒温功能,只要能放得下更多的早餐数量,成本更低就行。

今天来珠海看一个项目和谈十英尺在珠海的落地,晚上见10年未见的一个老友,其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CEO,毕业于清华自动化系,上一家公司做得还算不错,已经被收购,现在重新做了一个新项目-----养老机器人。

按照他的讲述,这个养老机器人太智能了,能解决老人在家需要被照顾、尤其重病或卧床时的大部分“工作”,比如如何帮老人擦背、大小便、从床上搬到轮椅等各种高难度动作,护工只需要简单操作按钮就行。

按照他的“思路”和预想:这个市场太大了,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刚需,因为很多年轻人要么没时间,要么自己照顾得精力疲惫。

碍于好友,我给他提了一点小小的意见:

1、这个创始人作为一个创业者太能说了,太能说的创业者未必是好事,因为很容易自嗨,且未必有拿到结果的能力;

2、创业都是从解决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开始的,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各种解决方案,这是典型的专家型创业者的“毛病”,过于高估市场的认知,很多时候,专业人士认为的“简单”,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已经很复杂了,很多所谓的智能硬件,没几个人会操作;

3、要多想你的产品好处的对立面,你功能多,意味着故障率多,也意味着投诉多,这在创业初期未必是好事,我给他举例,其实很多人照顾卧床的老人,最烦恼的就是需要帮老人抱起来移动身体。

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如何抱住老人并移动位置这一个“刚需”的地方发力,比如如何用人工橡胶做手柄,让老人更舒服柔软但又坚韧有力,比如如何操作更简单、甚至只有一个左右键,比如如何更加安全不升高而是抽走“床板”等,反正让用户觉得你的机器人和当初妈妈把小时的我抱在怀里一样柔软舒服就好了。

像妈妈小时抱你一样,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怀抱!这个功能多简单,诉求多温情。

4、其实这个世界上,能赚到钱的人干的都是非常low的事、非常简单的事,很多“专业人士”不屑干的事。

这里的low其实不是真的low,相反是大智慧,会用最低的成本给予用户最好的核心体验。

你看“凯叔讲故事”,人家只是把很多书本故事音频化,解决了父母陪小孩睡觉的问题,现在估值已经15亿美金了。

同样,一个机器人公司,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想刷朋友圈,就弄了一个儿童机器人,其实就是一个有着机器人外形的收音机播放器,买断凯叔讲故事在自己这个产品上的版权,放给自己的用户听而已。

这哪是什么机器人高科技公司,只是一个以硬件名义,赚的是集中采购了很多儿童知识、娱乐付费内容的“贸易”公司而已。

LOW吗?

可能low,但人家一年利润几个亿。

5、包括我反思自己这么多年为啥没有把任何一家企业做到百亿,是缘于我原来做的事情太复杂了,各种事情听起来牛逼,但做起来需要各种系统、团队还要动作配合才行,不够简单,不够low,不够低成本。

所以现在很多人建议我把十英尺早餐柜做得如何如何智能,都被我否了,非但不更加智能,相反,我还希望更加不智能,比如只要有60℃恒温功能,只要能放得下更多的早餐数量,成本更低就行。

十英尺智能柜原来成本1万七八,现在目标是把成本减到5000,把多余的功能减掉,就做一个扫码点早餐的恒温柜子就行了,把事情往Low做。

用户需要的是如何方便快速地吃到热气腾腾且好吃的早餐,而非刷脸、优惠券、专利等。

黄峥说,60分万岁,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认知和需求,才能规模化,现在想来,人家真的是大智慧,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快登顶第二大电商平台的宝座。

别抬杠,说什么成功需要专注到极致100分甚至120分,你是可以专注到120分,但可能你需要故意把所有的需求、功能、视觉、文案、传播做到接地气的60分才行。

这是大智慧,我在学,希望能慢慢做到,你呢,哪些方面用力过猛了?

你或许还想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