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酋長蚩尤時期,爲了爭奪肥沃的中原地帶九黎部落與炎黃部落大戰,蚩尤被殺,九黎戰敗,少部分苗族先人融入了炎黃部落,大部分不願意屈服的則向北遷徙。幾萬年前,遠古羌人南下,與苗族先人爆發戰爭,苗族先人戰敗,從長江上中流域地帶沿着長江向東遷徙到了中游的南北兩岸,分佈在洞庭湖、江漢平原一帶,因禍得福,苗族發展壯大。

始於戰神蚩尤,神祕且堅強的民族,爲生存五次大遷徙始終保持本色

我國哪個民族服飾最好看?我想很多人會說漢族,而漢族之後當屬苗族,頭頂銀冠、頸掛項圈、身上各般銀飾的苗族少女最是可人,而手握鋼叉對抗外敵入侵的苗族男人最是彪悍,除此之外,還有他們的巫卜、苗藥,神祕莫測,歷來流傳着千般神祕的傳說。

如今我國苗族人口超過100萬,廣泛分佈於兩湖兩廣雲貴川等地,東南亞與美法英也有不少苗裔。歷史上苗族是一個苦難的民族,也是一個強悍的民族。

神祕強悍的民族,戰神蚩尤的後人,一敗再敗爲了生存5次大遷徙苗族爲了避免戰火與民族傳承,有過5次大規模遷徙。

①苗族的第一次遷徙:幾萬年前的原始先民時代。

原因:遠古羌人南下,擠壓苗族先人生存空間

幾萬年前,遠古羌人南下,與苗族先人爆發戰爭,苗族先人戰敗,從長江上中流域地帶沿着長江向東遷徙到了中游的南北兩岸,分佈在洞庭湖、江漢平原一帶,因禍得福,苗族發展壯大。

②苗族的第二次遷徙:40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

原因:蚩尤戰敗被殺,苗族先人向北逃亡

苗族先人在長江中游南北岸繁衍幾萬年,實力強悍,統一了周邊部落,號稱九黎。在酋長蚩尤時期,爲了爭奪肥沃的中原地帶九黎部落與炎黃部落大戰,蚩尤被殺,九黎戰敗,少部分苗族先人融入了炎黃部落,大部分不願意屈服的則向北遷徙。

③苗族的第三次遷徙:黃帝到唐堯時代

原因:涿鹿之戰結束很久,苗族先人迴歸

苗族先人北遷後發現北方物產沒有南方豐饒,是以涿鹿之戰兩百多年後他們又長途跋涉回到南方,在故地建立了三苗部落聯盟,這一時期苗族先人再一次強大起來。

④苗族的第四次遷徙:虞舜到夏禹時期

原因:三廟部落與與炎黃部落再次衝突

三苗部落聯盟在洞庭湖與江漢平原再次強大,領地逐漸拓張,嚴重威脅到了以堯舜禹爲首的華夏部落,雙方再次爆發戰爭。苗族先人再次戰敗,三苗部落聯盟分別被流放到幽州、崇山、三危,就此被分化衰微。

⑤苗族的第五次遷徙:周朝到宋朝,跨度兩千年

原因:被流放的三苗爲了民族存續而戰

三苗部落聯盟雖被分開流放,但並沒有就此消亡,反而歷經無數戰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衰微與興盛間不斷轉換。爲了存續,每一次戰敗他們就不得不遷徙離開華夏統治區,但從未屈服,一旦強大就捲土重來。其中流放至三危的那一支苗族在宋朝時期遷徙進入川南、滇東北、黔西,流放至崇山的那一支苗族則遷徙進入湘西、黔東北、川東南和鄂西南一帶,更有一部分苗族先人遠渡重洋去了日本。

宋代之後,元明時期的土官制度使得漢、苗兩族矛盾大大減少,總體上保持了和平,苗人再無大規模遷徙。直到乾隆時期苗人反抗改土歸流,造反殺官遭到清政府鎮壓,部分苗人從國內遷徙到國外,以老撾、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最多,如今在美國就有20多萬苗人。

苗族有自身強烈的民族特徵

1983年我國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苗族是其中的佼佼者,具備獨特的民族特徵。

①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如今的湘西深山部分苗族仍以苗語交流;根據《苗族古歌》記載,苗族在多次遷徙逃亡中爲了保護自己焚燒了文字流傳,隨着精通苗文的人去世,苗族文字也失傳了,但其真實存在過。

②苗族有自己的服飾:苗族服裝由織、繡、挑、染傳統工藝技法制成,圖案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歷史元素;苗族喜歡銀飾,銀帽、銀帕、銀簪、銀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等琳琅滿目,在苗族節日上,穿着民族服飾的苗族女孩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③苗族有自己的特有習俗:苗族住吊腳樓,飲食、婚喪、節日習俗具有自身的特色,區分性強。比如三月三是男女青年戀愛日,六月六要祭拜土地神等。

④苗族有自己的生活地域:如上文所述,苗族主要居住在我國西南部地區和東南亞幾個國家。

⑤苗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苗族膜拜的是自己的先祖蚩尤,這種先祖崇拜至今祭奠儀式還非常隆重;此外,苗族還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有神祕的巫術、盅蟲、苗藥。

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中說苗族和猶太族一樣,同樣多災多難,同樣頑強不屈。如今戰爭不再,苗族的苦難結束,但他們不屈的歷史卻沒有被遺忘,這是一個彪悍的民族,是一個令人敬畏的民族。

相關文章